問一: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普羅米修斯》一課有這么一段話:“普羅米修斯搖搖頭,堅定地回答:‘為人類造福有什么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有錯誤怎么能不承認?
答:這里,前面說“有什么錯?”意為沒有錯,與后面的“決不承認錯誤”是矛盾的。因為“承認錯誤”的前提是“有錯誤”。“決不承認錯誤”意味著“有錯誤不承認”,這種態度是不對的。另外,“歸還”一詞也欠妥。物不歸原主,怎么說得過去?我想可改為“決不會無錯而認過,更不會收回火種!”因為火種是普羅米修斯散發給人類的,說他不收回似乎更合理。
問二:對“普羅米修斯搖搖頭,堅定地回答:‘為人類造福有什么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一句,老師幾乎無一例外地引導學生反復回讀,引導學生讀出厲聲責問之口氣,讀得理直氣壯,讀得鏗鏘有力,這樣讀合適嗎?
答:試想,面對對自己敬佩的火神,面對悄悄為自己求情的火神,普羅米修斯雖然態度堅定,但無論是于情還是于理,他厲聲得起來嗎?他能高聲狂叫嗎?朗讀引導是無法離開具體情境的。
問三:課文的描述是:普羅米修斯“被死死地鎖在高高的懸崖上。他既不能動彈,也不能睡覺,日夜遭受風吹雨淋的痛苦。”好像與課文插圖不相符?
答:的確,課文插圖中的鐵鏈蕩悠悠的,根本沒有“死鎖”,完全可以跳舞。“懸崖”也不見得高和險,而是平坦而美麗。四周的景致更是迷人:藍天下,白云悠悠,微風和拂,如詩如畫。該文的插圖與課文內容是相悖了。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