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縣地處閩中,建縣迄今已一千二百多年,曾名永福,雅稱永陽。這里山水多姿,人文薈萃,英才輩出,特別是南宋乾道年間,蕭國梁、鄭僑、黃定三人七年蟬聯三科狀元,由此,“狀元之縣”便名揚天下。三位狀元做官后,愛國愛民,重教興學,清正廉潔,為國家所倚仗,為人民所稱道。由此形成了永陽狀元文化——“三元精神”成為永泰人的精神財富。這種精神包括刻苦求學、勵志進取的高遠志向:清正廉明、重教興學的垂世風范:為國益民、助貧濟困的高風亮節;維護國格、不辱使命的愛國精神。這一地域文化與學校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相通的,為我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寶貴、豐富的資源。于是,我們把永陽狀元文化與學校的德育工作有機結合,開發與之相關的教育資源。
一、抓住教育契機,確立狀元文化地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認識腳下的土地才不會失根”。為此,我校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弘揚三元文化精神。2006年,正值我校百年華誕,學校在繼承百年文化積淀的基礎上,制定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弘揚永陽狀元、武術等地域文化,努力構建具有優質教育體系的學習型和創新型學校: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提供適合農村學生和諧發展的教育服務,讓山城的孩子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的新辦學目標,創造性地把“大力弘揚永陽狀元文化”作為我校辦學目標之一,并在校歌中注入狀元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傳唱三狀元的故事。目標一經確立,就成了行動的指南,全校師生從此就開始真正地走進永陽狀元文化,我校的德育也因擁有這一地域文化而別有韻味。
二、創設德育環境,彰顯狀元文化特色
為凸顯環境的育人功效,讓學生浸潤在濃郁的狀元文化氛圍中,學校精心構建了狀元文化環境:其一,在校園的操場中心,樹立永泰三狀元塑像,鮮花簇擁之。其二,在操場東邊開辟了一條60多米的永泰三狀元文化長廊,以簡明文字和18幅連環畫,詮釋三位狀元的勤奮勵志和中正廉明。其三,在操場西側設一個永泰縣實驗小學“百人狀元榜”,“狀元”都是在各個方面表現特別突出的實小學子。他們是我校百年辦學歷史的驕人成績,是學生心中新時期狀元。其四,在學校后門的兩側刻有校友著名書法家游嘉瑞先生書寫的對聯:雙賢立雪史頌尊師意,七載聯奎代興重教風。對聯與操場北側“敢為天下先”的石刻共同教育學生尊師重教,激勵他們奮發向上;其五,各班結合班情設立各自的狀元文化專欄,并許以內涵豐富的名字,如“勇攀狀元峰”“我與狀元攜手共進”“小狀元,我愛你”“從小樹理想,長大當狀元”等等。學生漫步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濃郁的狀元文化,久而久之,學生的心里就會播下“學狀元,當狀元”的種子。
三、借助宣傳載體,提升狀元文化品味
為讓學生深入了解與傳頌我縣三狀元的事跡,將三狀元的精神扎根心田,并擴大這一活動的影響力,學校借助永泰三狀元信息網,鷹之聲電視臺、網站、校報《榕樟園》等媒體向學生及社會宣傳我縣狀元文化,擴大這一活動的參與面和影響力。學校還成立了“永陽狀元文化”閩劇班,以三狀元的傳說、故事和業績為素材創作閩劇《鄉音頌狀元》,特聘永泰縣閩劇團的演員未為閩劇班的學生們授課。同學們習得了閩劇簡單的手法和步法,學會了扇功、傘功的初步套路,唱得字正腔圓,極富地方色彩。該劇榮獲福建省第二屆中小學生藝術節藝術表演類節目小學組二等獎。閩劇班的小演員們還與我校的“三狀元故事”宣講團一道,經常走進社區、敬老院、手拉手學校、部隊等地,為群眾、老人、老師和學生獻藝,受到他們的高度贊賞,并把三狀元的故事和精神帶進千家萬戶。
四、依托課題引領,挖掘狀元文化內涵
由于我縣三狀元年代久遠,又正值南宋國力衰退、兵荒馬亂的年代,史書對他們的記載甚少,與之相關的三狀元文化亟待挖掘整理。我校十分重視永陽狀元文化的研究,2008年2月,我校德育課題“三元精神勵成長”經申報被確立為國家級德育研究課題。為做好這一課題研究,我校借助縣里三狀元文化研究會、三狀元信息網等平臺,由一批骨干教師組成了《永泰——我可愛的家鄉》校本教材編寫組,把永陽狀元文化列為重要章節編入該校本教材中,并在每周五下午安排兩個小時的綜合實踐課程,解讀校本教材。學校教科研中心常組織開展如“我與狀元比童年”“榕樟園里的小狀元”“三狀元,我為您自豪”“三狀元伴我成長”等主題征文和“三狀元在我心中”演講比賽活動,不僅提升了永陽狀元文化的品位,而且進一步豐富了三狀元的精神實質。
五、開展實踐活動,煥發狀元文化魅力
1 開展爭當“文明禮儀小狀元”活動,為創建文明學校增添光彩。
學校緊密結合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普及活動,結合我校實際,開展爭當“文明禮儀小狀元”活動,取得顯著成效。我校每學期從“學校禮儀”“家庭禮儀”“社區禮儀”三大方面十六項禮儀對學生們的文明禮儀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考核評比,評比等級分“文明禮儀小探花”“文明禮儀小榜眼”“文明禮儀小狀元”,三種稱號可累加進階。校報《榕樟園》頭版會介紹小狀元先進事跡,并予表彰,不斷激勵隊員們的雄心壯志,全面提高學生的文明禮儀素質。由于學校活動形式新穎別致、內容豐富,成效顯著,2007年被確立為全國“文明禮儀教育示范基地”,連續兩屆榮獲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普及活動優秀組織獎,連續兩屆被評為福建省文明學校。
2 開展“學狀元,勤讀書”系列活動,努力創建書香校園。
每學期,學校都依托三狀元文化的內涵,充分利用省級示范圖書館的資源,開展書香校園創建活動。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六個一”讀書系列活動,即推薦一本好書、讀一本經典名著、與父母共讀一本書、寫一篇書評或讀后感、開一次讀書經驗交流會、辦一次書市。學校會對讀書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先進集體授予“書香狀元班級”“書香榜眼班級”和“書香探花班級”稱號,先進個人則為“書香狀元少年”“書香榜眼少年”和“書香探花少年”。學校少先隊大中隊還圍繞“永陽狀元文化”開展各具特色的大中隊主題活動:有生動活潑的“學狀元,爭第一”主題中隊會,有精彩感人的“三狀元故事”接龍大會,有精彩紛呈的“狀元文化”手抄報展覽,有內容豐富的“家鄉狀元知多少”知識競賽……
3 開展“尋訪狀元足跡”活動,勵志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利用假期時間,組織同學們游覽永泰縣青云山的狀元讀書處——九三書院,聯奎公園的聯奎塔(為紀念三科狀元,砥勵后者而建),三元祠,立雪書院的狀元宮,蕭國梁、鄭僑、黃定三位狀元的故居等名勝古跡,追尋三狀元成長的足跡。學生在親歷自然與社會實踐中,在與三狀元多方位的接觸中,對永陽狀元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三狀元精神在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了時代特色和生命活力,從而激勵同學們從小學習家鄉先賢,樹立遠大志向,奮發向上,長大報效祖國。
實踐證明充分開發利用當地文化資源,以民族精神教育作為德育的根基,是實踐新理念、增強德育實效性的重要手段。在接受地方文化熏陶的過程中,不僅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愛家愛國的情感,也加深了學生文化底蘊的積淀,而且能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泰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林彥 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