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生物學理論視角分析,會計信息的披露效果是個體利益追求與限制的過程。一方面作為會計信息的生產者,上市公司希望憑借其信息優勢獲取籌資和繼續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作為投資方和其他信息相關者更迫切了解信息的真實性,因此信息需求者和供給者之間的博弈過程在所難免。通過成本效益原則對供給者和需求者之間進行靜態和動態博弈過程分析,能夠更明晰地了解不同群體的決策依據,為提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創造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股市群體選擇策略;會計信息披露;博弈
中圖分類號:F235.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2)04003205
從生物學理論視角來看,作為重要的利益決策信息,會計信息從生產者到消費者存在著一個漸進的博弈過程。會計信息從生產過程開始就充斥著不同群體之間在利己行為追求過程中制約與反制約機制。作為會計信息的生產者——上市公司而言,以盡可能少的信息獲得公司在融資和其他方面的利益和便利條件。股市中的會計信息消費者——散戶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主要以獲取超額利潤作為其決策的前提。因此,他們更希望通過真實的會計信息獲取上市公司的真實情況。然而,股市的復雜性使得生產者和消費者都難以達到他們預期的理想狀態,雖然股市中的分解者——社會監督機構可以通過制約上市公司行為或者對其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但是,上市公司占據的信息資源優勢使會計信息處于不對稱狀態,此時,消費者在信息不明了的情況下往往也會通過生產者一些非常規行為對自身策略做出調整,兩者之間長此以往的博弈過程,最終成為會計披露日益完善的動因。本文對此作一分析。
一、會計信息生產者和會計信息消
費者之間的靜態博弈分析現有的研究[1]指出,信息的消費者和信息的生產者之間存在著利益尋求中的利益均衡,這種均衡是他們在各自的決策中最終博弈后形成的結果,他們的博弈結果對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設置有重要的影響。為了研究他們之間的博弈過程,有必要從他們在信息爭奪中的策略程序來分析其結果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2]從不完全信息的角度來看,生產者掌握著信息生產的全部過程,即使生產者有追求其最大效用的動機,并不意味著他們能夠獲得最大效用,信息披露不僅受到生產者成本效益原則的影響,還決定于上市公司的市場環境。與之相對應的是,信息消費者如果根據生產者提供的信息而一無所獲時,他們會因為對會計信息喪失信心而尋求其他途徑取得投資的收益或者其他利益,此時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將形同虛設。所以,尋找合乎各方利益的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均衡點,成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最終達成的契約。為了簡化研究過程,本文假定市場上的博弈者僅存在著消費者和生產者這兩者的博弈對象,股市作為一個生態系統,除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之外還包括分解者(中介機構及中介市場),從分解者存在的特質來看,他們獲取收益的方式主要依靠對會計信息的鑒證(中介機構)以及通過會計信息反映的經濟后果來實施一些和宏觀經濟政策相一致的措施(三板市場等),從他們和消費者的利益追求的一致性來看,兩者存在共同目標。所以,本文將他們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利益和消費者看成一致利益者的群體,以此簡化本文研究過程。本文做出如下假定:
(1)會計信息消費者和生產者都是風險中的有限理性經濟人,會計信息生產者策略空間為(真實信息,虛假信息),信息生產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他們將根據自身預期效用最大化來決定是采取哪種策略;會計信息消費者的策略空間為(接受信息,放棄信息),消費者也將采取合適的策略來實現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2)雙方對有關博弈規定的信息是不完全的,知道對方的策略空間和效用函數,不知道對方的披露真實會計信息的概率或接受會計信息與否的概率,但雙方都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會相互合作,故該博弈屬于不完全信息的不合作博弈。
(3)會計信息消費者的正常收益為U,即這時會計信息消費者會接受真實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生產者也不會披露虛假的信息。如果會計信息生產者披露虛假信息的行為不被察覺,將對證券市場的發展造成福利損失,這時給會計信息消費者帶來負效益D。為了對會計信息生產者披露虛假信息行為進行查處,消費者付出的監管成本是C1,會計信息消費者放棄會計信息的機會成本是C2,一般來說,C1>C2,否則會計信息消費者將不會存在放棄會計信息的選擇。會計信息消費者放棄會計信息轉而尋求其他信息源的概率是p,不放棄會計信息的概率是(1-p),會計信息的消費者能夠通過監管獲得會計信息真實與否的概率是γ,與之相對應的是不能查出的概率是(1-γ),假設N是會計信息消費者因為監管得力所獲得的收益,其中p∈[0,1],γ∈[0,1]
(4)對會計信息生產者而言,選擇披露虛假信息并受到懲處的成本是V1,V2為選擇披露虛假信息又未被查處時的收益,V3為會計信息生產者披露真實信息的正常收益。即V2≥V3。會計信息披露者虛假信息行為的概率是q,而披露真實信息的概率是(1-q)。
根據以上分析建立相應的靜態博弈表,參見表1。
表1靜態博弈表
消費者生產者放棄會計信息概率p披露虛假信息的概率q披露真實信息的概率1-qU-C1+γN,V1U-C2,V3接受會計信息概率1-pU-D,V2U,V3
從純策略的角度分析,消費者是否決定選擇生產者的會計信息主要取決于他們自身的收益。如果U-C1+γN>U-C2>U-D時,信息的消費者似乎更容易察覺生產者的虛假信息行為,因此生產者如果不能真實地披露會計信息,那么信息的消費者會放棄會計信息而選擇從其他途徑了解企業的真實情況。當然,這里存在一個隱含的前提,假定市場能夠提供其他更有效的方式。當U-C1+γN≤U-C2且U-C2>U-D,可以求出γN≤C1-C2,且C2
由于純策略博弈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真正實現,因此本文還有必要繼續考察雙方的混合博弈策略。本文分別討論在追求最大化效用時,會計信息生產者和會計信息消費者各自不同的策略。
(1)會計信息消費者的策略
通過上述博弈模型本文可以得出其預期效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