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根據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新情況、新任務,研究生涯規劃教育的育人功能,是當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切入點。從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來看,思想政治教育主導著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方向,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揮著積極的影響。生涯規劃的動力要素可幫助找準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幫助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幫助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度。在思想政教育開展中,應很好地將二者合理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生涯規劃的作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生涯規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2)0201603
全面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們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舉措。但當今,高校育人工作面臨著各種新的困難和挑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對互聯網、社會突發事件、公共輿論等多種新境遇的挑戰。因此,應根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新情況、新任務,積極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新途徑[1],這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具有重大意義。
在新途徑的探索中,要找到學生切身感興趣并愿意參與、可以使學生受教育過程能變被動為主動的切入點,這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應遵循的原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也隨著80后、90后青年群體踏入社會生活參與競爭,高校畢業生個體最關注的莫過于就業這一話題,面對日益加重的就業壓力,高校教育也開始注重生涯規劃教育這一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生涯規劃”這一話題是高校內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最容易溝通互動的話題。迎合學生這一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熱點,我們要思考如何讓生涯規劃教育與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相結合,研究生涯規劃教育的育人功能,這是一個難得的契機和切入點。本文對此作一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涯規劃教育
各自的主要內容及拓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及拓展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力軍和接班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做出的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決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特別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的指導思想。圍繞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可以總結為六大部分,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民主與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人文科學教育。[2]這六大部分作為基礎性教育內容,均有拓展性的內容。如道德教育可以拓展包含傳統美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政治教育可以拓展包含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人文科學教育可以拓展包含創新精神教育、國際意識教育等。
(二)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內容及拓展
職業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伴隨著社會分工而產生,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職業是重要的社會現象,關系到個人生活方式和社會各層面。隨著社會的進步,進行生涯規劃成為每個職業人必做的事情。對于大學生個人來說,生涯規劃教育不僅僅關系到畢業生的擇業行為,甚至關系到學生一生的發展。生涯規劃教育使大學生在充分探索自我、了解職業世界的基礎上,幫助大學生系統分析自己的職業潛能,找到自己合適的職業領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科學地制定自己不同時期的職業目標和人生目標,為自己一生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3]。其主要內容可以歸納為職業社會認知教育、自我探索教育、職業定位教育、擇業技巧教育、職業生涯發展理論教育,等等。以上的每個版塊也可以派生出很多個教育分支點來,如自我探索教育里可以包含有個人心理狀態與素質、道德觀點與水平等,擇業技巧教育里可以派生出創新精神教育、國際意識教育、就業心理教育等。
二、正確認識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
政治教育的關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導著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方向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導著大學生生涯規劃的方向。高校關于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導。高校生涯規劃教育工作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題內容,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價值和主體精神。同時,開發學生的智能,要以科學理論武裝人,提升學生的覺悟;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要有明確的目的,那就是要用先進的思想和先進的文化教育人、影響人,要把學生培養成我們社會需要的“四有”新人。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容有利于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開展。黨的十七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確的要求,即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同時,報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報告指出,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等。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革,思想政治教育從版塊到具體內容都在發展新的變化,對這些變化的及時總結也可以很好地指導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這一新生事物的工作開展,并將大學生導向預定的教育目標。
(二)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揮著積極的影響
第一,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能適應社會、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一代新人,這與開展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課題與挑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加以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急需探索新途徑,尋找新載體。而大學生生涯規劃這一學生密切關注的事物包含著學生從思維意識到生活方式的一切現象和心態,我們開展生涯規劃教育主題,就是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學會有目的地構建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4],這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第二,生涯規劃教育賦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新的內涵。大學生的生涯規劃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而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能自我封閉,高高在上,必須密切關注社會熱點和學生思想的“興奮點”,革新觀念,改進工作,想盡辦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針對性和緊迫感,及時引領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選擇和發展。我們進行生涯規劃教育,應從生涯規劃教育的認知功能、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等方面著眼,借助好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新途徑,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去,這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生涯規劃
教育作用的發揮 高等學校以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我們培養“人”和培養“才”是一樣的重要,既要重視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一生軌跡”的人格培養,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而對大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生涯規劃的動力要素可幫助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度
大學生在進行生涯規劃時的動力要素,主要是指學生的需要、關注、愿望、愛好等,是其進行生涯規劃、探索職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動力要素是學生個體進行生涯規劃的最活躍因素,其為學生個體進行生涯規劃提供動力,推動學生所有規劃的實現,動力要素提供了學生個體與外界的互動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每個學生個體的動力要素不盡相同,從而也使得在面對外界諸多刺激時,學生個體僅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需結合生活規劃并依據學生個體不同的動力要素來定位自身才會取得實效。由此,大學生進行生涯規劃的動力要素必然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和著力點,也只有這樣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拓展其廣度的基礎上使之具有了針對性,也才符合學生個體的事實狀態,因而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實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生涯規劃的個性要素可幫助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
大學生生涯規劃的個性要素,主要是指學生個體的生涯規劃具有鮮明個性特征,即反應了學生個體的思維靈活性、情感深度、意志果斷性、能力、氣質、性格等個性特點及個性特征。個性要素是大學生進行生涯規劃的基礎,是大學生生涯規劃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內容,它提供了個體學生與外界互動的基礎、能力及可能性,使個體與外界相互作用成為可能。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的個性要素,在此基礎上形成對學生個體的印象,由此做出對學生個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基本定位,又由于眾多學生的個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學生群體個性的綜合水平,因而它應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和深度的實施依據。當然,對不同個體而言,相應地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和深度要求也不同。
(三)生涯規劃的定向要素可幫助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度
大學生生涯規劃的定向要素主要是指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起著抉擇、評價和定向功能的理想、情感、情緒、意志、信念等內容,決定著學生個體的整體走向和個性趨向,集中體現了學生進行生涯規劃的傾向性。大學生生涯規劃的定向要素決定了學生與外界的互動方向、互動范圍和互動程度,提供了學生個體與外界的互動穩定性,決定著學生生涯規劃的最終定型。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指導學生形成符合教育目標和社會規范的行為[5],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重視學生生涯規劃中影響力較大的定向要素。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開展的前提必然是正確地認識到教育客體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誤,如果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錯誤的,這就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度是逆向糾錯,如果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正確的,這就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度是正向輔導,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開展必然要以正確認識學生進行生涯規劃的定向要素為前提。
四、結語
生涯規劃教育在某種意義上實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現實生活的回歸[6],對大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對新困難的有效載體之一。當今對大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對新困難、解決新問題的有效載體之一。明確兩種教育實施的內容、研究兩種教育之間的關系,將二者有效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生涯規劃的作用,在具體工作中遵循受教育者的特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會得到更為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潔,吳光榮.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和作用[J].現代企業,2008,(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