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發、只做口服化學藥的公司,全國只有我們一家,我們的領域很窄。但是,領域越專業,優勢越明顯。”北京科信必成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科信必成”)總經理王錦剛說。
注冊資本不過100萬元,也曾歷經過凈利潤不足100萬的艱難困境,而近4年來,這支生物醫藥領域的潛力股終于爆發——2011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躍至3425.64萬元和1270.64萬元,完成了營業額5.5倍、凈利潤16.6倍的大躍進增長。
身為一個新興行業,外部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信必成9年前落戶北京,一直扎根于此,以專門向藥企提供口服藥物速、緩、控釋等制劑技術見長。
回顧過往,公司的一位項目負責人深感慶幸,北京市科委人性化的政策給予了企業發展的生機和活力,相關稅收政策的減免以及推動企業的技術走向更廣泛的市場做了很多具體的工作。
積攢能量
生物醫藥是個慢熱的領域,有著很長的產業鏈,從最初化合物的篩選到最終銷售成藥,短則十幾年,長則幾十年。
不同于大學和科研院所,不同于大多數制藥企業,科信必成實現了技術“從玻璃瓶到工廠”的轉化。目前,科信必成幾乎沒有同類競爭企業,它在產業鏈中扮演著技術轉化的角色,自主研發技術,再把實驗室的東西拿來產品化,這是離產業鏈最近的環節,也是附加值最高的環節。
“制劑就是把原料藥做成藥品,好比把面粉變成饅頭的過程。不少藥物開發都卡在了最后階段的制劑技術上,非常可惜。而我們正是專注于此,這是研發環節中距離成藥最近的一步。”王錦剛告訴記者,科信必成為制藥企業提供的服務,包括將原料做成國內外已有或者沒有的可上市銷售藥品的所有環節(甚至包括審批環節),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比如一家藥企要銷售一種降血脂藥,所做的只是跟科信必成簽一個研發合同,科信必成就可以保證這種降血脂藥在這家藥企的藥廠里實現大規模生產,并擁有上市所需的所有文件,這家藥企要做的,只是做好銷售渠道的管理即可。
從一開始,科信必成的目標就很明確——“專注才能專業”。在創新經營發展模式下,科信必成公司獲得一批創新成果,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25項,授權63項,申請國際PCT專利6項,其中鹽酸多奈哌齊薄膜衣片、鹽酸多奈哌齊薄膜衣片得到了國外權威機構的認可。這些數據是科信必成專注、專業的標志,也是他們的平臺,每一項技術都可以像樹枝一樣延伸下去,開發出一系列的成果。
推波助瀾
生物醫藥產業是七大新興戰略產業之一,關系到國民身體健康和國家安全,同時,醫藥行業本身是一個易受政策影響的行業,積極的政策環境能夠加速行業的發展。
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已初步形成以長三角、環渤海為核心,珠三角、東北等東部沿海地區集聚發展的總體產業空間格局。
“北京市的政策很人性化,幫企業做了很多實事,比如減免稅、設立扶持資金、引進高端人才的補貼等政策,為企業的發展推波助瀾。”項目負責人彭偉告訴記者,政府對這個行業的幫助很大,出臺了很多政策法規,例如中關村,每年都在更新政策,2012年出臺的“1+10”政策體系,通過“1個若干意見、1個資金管理辦法、10個支持辦法”,提供政策、資金支持與針對性服務,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
同時,科信必成還是中國生物醫藥研發外包聯盟(ABO)成員單位、中關村生物醫藥(CRO)外包聯盟成員單位。“企業不能單打獨斗,聯盟對我們的幫助很大。”上述公司負責人表示說,“聯盟能夠將產業鏈上的企業實現優勢組合,參與國家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一方面推動好的科研成果在聯盟內孵化,一方面為企業爭取科研經費支持。促進企業和政府建立雙向溝通渠道。我們希望通過聯盟和政府這種合作方式,來影響科研政策更加貼近企業需求,提高政策的靈活性和有效性。這對企業自身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彭偉對記者表示,特別是近年來北京市科委出臺了很多政策,諸如高新認定、高新復審以及相關的減免稅政策等,這些實實在在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幫助企業了降低了研發成本。
此外,北京市技術市場協會通過對技術服務合同的減免稅,甚至幫助企業到其他地區進行技術推廣,這些貼心的政策和服務很大程度上幫助企業降低了研發成本
蓄勢待發
相比很多制藥企業一款藥幾個億的銷售額,科信必成拿到的幾百萬制劑技術轉讓費顯得很可憐。而且研發充滿不確定性,科信必成需要有穩定收益的商業模式。“轉讓+分成”是王錦剛一直夢想但是不敢跟企業開口的,現在,科信必成的實力讓理想變成了現實。
與仁和的合作,開啟了科信必成新的商業模式。2011年6月,深圳翰宇藥業發布公告稱,翰宇出資9000萬元,買入科信必成研發的21個口服緩控釋制劑品種的藥品項目技術;產品上市后,科信必成按照銷售金額的6%參與分成至2026年。
“轉讓+分成”具有排他性,產品賣給一家就不能賣給其他家。因此,選擇合作伙伴非常重要。2008年,南方一家藥企委托科信必成開發一種抗生素,科信必成因為對方質量體系不能達到要求拒絕了。“我們要看企業的資質,你能達到我們預期的產品質量和市場化規模,我們才會跟你合作。”王錦剛說。
從被人挑到挑人,不過三四年。幾年前,為了開拓市場,王錦剛“只要夠本就做”。現在他擁有更多主動權,多半會選擇那些已經上市、通過歐美認證的制藥企業,在定價方面也更有話語權。
這幾年科信必成發展迅猛,但王錦剛還希望能再快些,盡早在國際上占據一席之地。“科信必成現在的快,正是由于它以前的慢。”王錦剛笑言。科技必成像一艘歷經風吹雨打的船,在風浪中更加堅定了方向,向著寬廣的海洋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