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活動不僅是師生互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也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在數學活動中要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更要注重融入情感,發揮情感的積極作用,使數學活動充滿激情,煥發光彩.
一、情感是數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學課堂是素質教育的課堂,學生的良好素質可以通過數學活動來培養.在《數學課程標準》的學段目標中,對每學段的“情感與態度”目標都作了具體的要求,情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活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形式,離開了數學活動,學生對書本的數字、文字與幾何圖形將會產生乏味,失去興趣;學生通過探索得來的知識是最深刻的,但沒有情感的融入探索將是很蒼白的,是沒有生命力的.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但情感教學同樣重要,它是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教師在數學活動中要把握課標的要求,創設和諧輕松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數學學習變得生動,變得有趣.有了情感,學生就會體會到探索數學的樂趣,就會展開積極的思維,主動地、富有創新性地探索數學.注入情感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順境中破竹前行,在逆境中揚帆拼搏,整個探究過程將使學生興致勃勃,充滿激情.讓情感貫穿數學活動的始終,使它真正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課程改革的要求.
農村初中七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小,家離學校比較遠,幾乎都在學校寄宿.對這些住宿的學生,教師在生活上要給予關愛,在教學中更要注入情感.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在學習“相交線與平行線”后,設計了一個數學活動“畫出你的上學線路”.在這個活動中,如果只讓學生畫線路圖,學生按照上學所走路線,很快就畫出了幾條連接在一起的線段,這些線段有的平行,有的相交.這樣做是讓學生畫圖,確切地說這樣的畫圖還不算活動.教學時,要關注學生上學的安全.先讓學生說說上學的交通工具,路上線路情況,每段路要注意的問題,特別要注意交通安全.每個學生上學所走路線不同,上學的交通工具也不同.有的坐車,有的步行……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所采用的方法分別指導,要他們在畫線路時標出所到地方要注意的事項,讓他們安全到校,順利返家.
教師同樣要關注學生在校的生活.學生路途遙遠,離家時間至少要一周,要讓學生說說出門時所要準備的東西,回家時要做的事,在所畫的路線上出標出來.學生有了上學路線圖,多看幾眼,上學也好,回家也罷,該注意的事自己也就心中有數.教師對學生的關懷,讓學生銘記心中.教師在活動中具體分析,在活動注入情感,情感與活動結合,學生就學得耐心,記得牢固.
二、情感是數學活動的推動力
數學活動中注入情感,師生之間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樣活動才能順利的開展,學生們才會全身心參與到活動的全過程中來.有了情感的數學活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就會大大提高,數學探索將會更加高效.
1.情感是數學活動的基礎
數學活動需要教師的組織與引導,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數學活動中,教師的情感對學生完成任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活動教師布置下去就能完成嗎?做同樣的活動,不同教師組織就有不同的結果.這是為什么?有的教師和藹可親,有的教師充滿活力,有的教師憔悴呆板……那么,哪種教師對學生更有吸引力,學生更喜歡?教師的態度直接影響到活動的結果.一個教師命令學生做數學活動;一個教師與學生探討數學,一起做活動.兩種做法產生的效果完全不同.教師時時處處都充滿快樂、愉悅的心情,用真情、用愛去關心學生,學生在活動中就放開思想,大膽探索,探究、討論也就活力四射.相反也就死氣沉沉.數學活動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平臺,教師用熱情點燃學生探索的激情,用自己積極的人生觀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把情感融入數學活動中,發揮學生探索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從內心深處產生自主探究的動力,不是“老師逼我做活動”,而是“我自己要做活動”.數學活動要把握學生的情感需要,讓學生在活動中享受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各種不同的態度,教師親切的關懷,真心的指點,學生才會產生感激的心態,形成良好的心境.教師情感引發學生情感,使師生情感在活動中產生共鳴.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使關愛與嚴格要求同時為學生所接受.教師的表揚稱贊能使學生產生愉快和滿足,感受到被人欣賞的溫暖與幸福;教師的善意的批評同樣能使學生感覺到教師是在幫助自己,而不是為難自己.在數學活動中融入情感,給學生的閃光點添加燃料,使之呈現燎原之勢,學生的探索就充滿創造性.
農村有寬闊閑置的地方,師生一起放風箏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八年級下冊“勾股定理”這章后面,有一個測量風箏高度的活動.在學校,教師與學生一起制作風箏,交流風箏的做法,猜想風箏的飛行高度.課外在操場或到校外放飛風箏,學生們當然歡呼雀躍.在學生們高興之余,提出看誰放得高.讓學生們分別來放.每個學生放的高度是多少呢?這就要對放飛的高度進行測量.讓學生想著辦法進行大致測量,測出風箏飛行所到的位置,繩子的長度,再用勾股定理算出高度.在這個活動中,增進了師生情感.當學生們學習了三角函數,與學生們再做這個活動,測量角度和繩長,比測量繩子與地面上的直角邊容易得多,再用三角函數計算出高度.通過與學生一起活動,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師長之間情感也會更加融洽,其樂融融.
2.情感是數學活動的推動力
積極的情感能促進學生對活動的認識,促進學生積極的投入數學活動中,促進學生潛力的開發.良好的情感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動力.當學生非常希望參加某個數學活動時,活動就成為學生情感的目標,情感就具有強大的推動力.實現目標是學生良好的情感,學生為完成活動任務而想方設法,精神上就產生無限的能量,使學生充滿活力.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良好情感,就會對數學活動產生興趣,數學活動就會成為學生的一種需要,參加活動就成為一件愉快的事情,活動就不會成為一種負擔,學生在活動中就能暢所欲言,得心應手.即使活動中遇到困難,通過情感也會喚起學生的意志,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數學活動中,教師要以情感人,尊重信任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允許學生出現失敗,把教師對活動的要求轉化為學生自己探索,活動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在學習了“數據的分析”這章書后,安排了一個數學活動“估計一顆正常心臟的每分鐘跳動次數”.教師從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方面考慮,試問學生知道自己的身體健康嗎?現在教你們一個簡單的檢查方法.學生也關心自己的身體,當然會全身心投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分別測量每個同學的脈搏次數,每個小組得出一組數據,讓學生對照自己在這組數據中的位置,脈搏是多了還是少了?為了解自己的心跳狀況,學生對數據進行分析,在那個次數段的數字多,那個數學排在中間,自己的心跳次數在那個位置.通過對數字的分析,學生應用中位數、眾數的知識,引導學生從關心身體方面考慮,看看平均脈搏次數,學生就會計算平均數,讓學生看看本組學生心臟跳動的波動情況.同樣激起學生對方差的計算.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并與別的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其他組的情況.如果沒有太大的懸殊,同學們的心臟是正常的.但學生確實想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心跳是否正常,可查找資料進行對照,進一步促進學生自己進行活動,學生們如果發現自己的心跳與查到數字相差太大,就馬上報告老師,看情況進行處理.教師對學生的關懷,能促使學生進行下一步的活動,使情感成為活動的推動力.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