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發展呈上升趨勢,已經成了一個普遍性的社會問題,他們的學習和健康成長必須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面對這些沒有父母輔導、缺少家庭教育的留守兒童,該怎樣幫助他們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困難呢?
一、摸清底細,找準對策
開學之初就要摸清留守兒童的底細,建立留守兒童檔案.然后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相應對策,在培優的同時堅持扶差.“手拉手,一對一”.給每一個留守兒童都配一個小老師,既做他們學習的伙伴,又做他們學習的幫手,同時督促他們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例如我班:李錫同學學習成績差,喜歡打架,上課了還拿著面包,一邊啃一邊大搖大擺做著鬼臉,以引起同學們哈哈大笑.當教師找他談心時,他還得理不讓人.經過長期交談,原來母親自從生他以后便外出打工,至今只回過一次家.孩子誤認為自己被母親拋棄,造成心理畸形.我讓他跟一位父母都在鎮上工作的劉懷新同學結對子.我跟雙方父母溝通,李錫父母交伙食費到劉懷新家,讓李錫跟劉懷新回家吃飯.由于他在劉懷新家也感受到了父母般的關愛,他漸漸地變得聽話了,學習也自覺了.還主動關心別的同學,變得信任老師、同學、家長了.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學生好奇心強,而好奇心又是激勵人們探索知識的起點,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過程中要發現留守兒童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學習.小學生是全員入學,漫長的六年數學學習,留守兒童已經掉了隊,要學習初中數學那就比較困難.通過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上七年級數學上冊《打折與銷售》時,我發現班里絕大部分同學都已經接受并且能把習題做對,而留守兒童梁其元還在那里冥思苦想,一題都做不出來.他是我們班比較特殊的留守兒童,媽媽跑了,爸爸為了生計又必須外出打工.我打量著他,大冷天,連一件棉衣也沒有,在那直打寒戰,我想不如帶他到街上讓他親自買,親自講價,這樣不但能買衣服,又能把《打折與銷售》應用到實際事例中.于是當天放學后,我讓他和班里幾個留守兒童先背好(利潤=售價—成本,利潤=標價×折數10 -成本),然后帶他們到街上去選衣服,讓他們自己講價,買完后,讓他們代入公式算,他們覺得很有成就感,后面慢慢地就喜歡數學了,期末考試時竟然拿到101分.此外可以穿插使用講授、實驗、舉例、設疑、投影等不同的教學手段.當留守兒童注意力不夠集中時,應采取易于引起留守兒童興趣的教學手段,最好一節課中能設計一個或若干個能激發他們求知欲的階段,使他們處在研究、分析、探討問題的興奮之中.
三、課堂上容忍,心理上接納
每節課上,都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特點,采用恰當的、合理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當堂課的學習任務,學習有困難的留守兒童在課堂上跟不上,要心平氣和地對待,承認他們的能力,寬恕他們的錯誤.例如在學習用三角板畫平行線時,課前要反復強調買三角板的必要性,但上課時卻有幾個留守兒童沒買.不管有多么氣憤,也只得原諒他們,因為他們的父母不在身邊,這時,應鼓勵其他同學幫助他們,借三角板給他們用.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遷就,讓留守兒童真正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教師對他們就像對優秀學生一樣,關懷備至.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
四、課后多扶持、多激勵
課后,把幾名學習有困難的留守兒童叫到一起,放小步子,鼓勵他們一步一步地前進,每前進一步都要真誠地鼓勵他們,并且不停地為他們加油.這時,教師可趁機跟他們說:數學并不難,但要堅持,一小步一小步地去解決它,就可以了.同時,對他們提出要求,先過計算題關,而且做到既快又準,要求每天從課本找出兩道計算題來練.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的計算題做得非常好,之后再提出另外幾個大題,他們都能一步步做好.到期末的時候,他們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成績.
五、避免“一曝十寒”
一是每天都留給他們階梯作業,早上,首先就檢查他們的階梯作業.二是每次考試,都讓留守兒童坐特殊的位置,讓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地完成并檢測題目.三是每次批改試卷,先批改留守兒童的試卷,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大力渲染、表揚.四是每次考試后,都鼓勵他們主動把成績告訴父母,力爭得到父母的鼓勵和關心,讓孩子增添動力,增長學習的信心.五是每天留守兒童放學回家時,都要親切地叮囑:加油喲!今天進步很大的!今天回去,首先要完成階梯作業,有困難找老師或同學……
總之,對于這個特殊的群體,課堂上,教師要傾注關愛,課堂外,教師還要默默擔當起家長的輔導、監護的重任.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