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課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在學習的某一階段,以鞏固、梳理已學知識、技能,促進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要教學任務的一種課型.復習課的主要目的是溫故知新、查漏補缺.促使知識系統化,促進學生解題思想方法的形成,促進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能力.如果說新授課是“畫龍”,復習課則是“點睛”.那么,如何上好初中數學復習課呢?
一、以習題帶動概念的復習
數學中有許多概念需要學生理解.部分教師在復習時讓學生去背誦這些概念,這種做法有待進一步地改進.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再現已學的概念、法則、公式、定理等,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一些題組,以帶動概念的復習,使學生在具體的題目情境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再認識,同時加深對知識的應用與理解.如在復習一次函數時,可以先讓學生完成下面一道題.
【例1】 (1)下列函數哪些是一次函數,哪些是正比例函數:
①y=1x+1;
②y=12x+3;
③y=x2-2;
④y=-3x.
(2)一次函數的圖像經過 象限;y隨x增大而 ;圖像與x軸交點坐標 ;與y軸交點坐標 ;圖像與x軸圍成的三角形面積是 .
通過上述題目的完成,就可以幫助學生復習一次函數和正比例的函數的定義及相關知識,并能從形式上鞏固學生對一次函數的印象.這種復習方式比傳統的背誦概念及口頭敘述的效果要強得多.
二、讓學生在總結錯誤中提高
學生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在平時的作業、練習中積累了大量的錯誤,教師在平時要注意搜集學生在解題時常犯的一些錯誤,編制成錯題組,在復習時以改錯的形式重現,讓學生通過辨別錯誤,達到鞏固基礎知識,查漏補缺的目的,再通過類比改編題目,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實數計算中有這樣一道題:計算:(13 )-1-20100+|-43|-tan60°,在這道題的運算中,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有以下幾種:
(1)(13 )-1=-3;(2)20100=0;
(3)|-43|=-43;(4)tan60°=33 .
在復習時,教師可把這幾種類型的題目展示出來,讓學生進行辨別、自我矯正,這樣的復習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計算指數次冪、零次冪、絕對值、合并同類二次根式及特殊三角函數值,同時還可以選取類似下面的練習題加以強化.
【例2】 下列計算正確的是( ).
A.(-2)0=0 B.3-2=-9
C.sin30°=12D.2+3=5
這樣,通過識別錯誤、鞏固錯誤來達到溫故知新的復習效果.
三、加強知識之間的橫縱向聯系,促進知識條理化
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學到的知識往往都是點狀的、零散的,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復習課把點狀的、零散的知識進行相互比較、歸納,找到知識間的橫縱向的聯系,形成知識串、知識網,使知識條理化,使學生從總體上把握知識結構.在復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在復習課前讓學生通過結構框圖、表格、樹狀圖、括號連接等各種形式對知識進行梳理,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展示學生的總結情況并加以補充完善.如,在復習《三角形》一章時,可以先給學生布置課前活動任務:系統梳理本章的知識點和思想方法,按三角形概念和分類、性質、應用三方面進行梳理.在復習時教師加以完善,最終得到三角形知識結構圖.
四、深化提煉數學思想方法
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學生會學到很多數學思想方法,我們應幫助學生把這個階段中所反映出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及解題的基本思路提煉出來,使學生在認知上得到提高、飛躍.數學學習是一個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的過程,復習的目的不僅是要使知識系統化,還要對所學的而且知識進行再認識,對解題方法進行歸納和提煉,從而使方法系統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有所提高.
例如,一個零件的形狀如圖所示,按規定∠A應該等于90°,∠B、∠D應分別等于20°和30°,王工程師量得∠BCD=142°,就斷定這個零件不合格,你能說出其中的理由嗎?
通過對這個題目的多種解題方法的分析,讓學生學會把不熟悉的圖形轉化為熟悉的圖形,把不熟悉的知識轉化為熟悉的知識去解決,這種轉化的思想的運用有利于學生特定思維方法的形成.
當然,上好初中數學復習課需要注意的問題還有很多.如復習課教學目標的制訂應建立在對前期教學效果及學生學習現狀的回顧與反思的基礎上;復習課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設計;要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等,只要我們用心鉆研,不斷創新,就一定能夠上好復習課.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