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幾何中空間角的探究性問題既能夠考查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又可以考查學生的意志力及探究的能力,是命題的熱點.因此,對于常見的探究方法的總結是必不可少的.
一、探究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例1】 如圖1,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2,AF=1,試在線段AC上確定一點P,使得PF與BC所成的角是60°,并加以證明.
分析:設AP=x(0≤x≤2),利用PF與BC所成的角是60°來構建以x為元的方程,再解x就確定了點P的位置.
圖1
解:∵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F⊥AC,AF⊥平面ABCD.
又AB=2,AF=1,AC=2,設AP=x(0≤x≤2)
,以A為坐標原點,直線AB、AD、AF分別為x、y、z軸的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A(0,0,0),B(2,0,0),C(2,2,0),F(0,0,1),P(2x2,2x2 ,0),
∴BC=(0,2,0),PF=(-22 x,-22 x,1)
.要使PF與BC所成角是60°,只需使|BC?PF||BC|?|PF| =cos60°
,所以x2?x2+1=12,∴x=1,所以當點P是線段AC的中點時,PF與BC所成的角為60°.
二、探究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
圖2
【例2】 如圖2,在三棱錐A-BCD中,側面ABD、ACD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D是公共的斜邊,且AD=3,BD=CD=1,另一個側面是正三角形,在線段AC上是否存在一點E,使ED與面BCD成角30°,若存在,確定E的位置;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分析:在AC上任取一點E,使CE=x(0≤x≤2),利用ED與面BCD所成的角為30°來構建方程,再求x.
解:以D為坐標原點,以直線DB、DC分別為x軸、y軸的正方向,以過D
與平面BCD垂直的直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D(0,0,0),E(22x,1,22x),DE=(22x,1,22x),
又平面BCD的一個法向量為a=(0,0,1),要使ED與面BCD成角30°,
只需使DE與n成60°,只需使|DE?n||DE|?|n|=cos60°,即22x
x2+1=12,∴x=1,
當CE=1時,ED與面BCD成30°角.
三、探究二面角
【例3】 如圖3,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D=AA1=1,AB=2,點E在棱AB上移動,當AE等于何值時,二面角D1-EC-D的大小為π4 .
分析:設AE=x(0≤x≤2),利用二面角D1-EC-D的平面角的大小為π4 來構建以x為元的方程,再求解x,就確定AE的值了.
圖3
解:∵ABCD-A1B1C1D1是長方體,AD=A1A=1,AB=2,以D為坐標原點,分別以直線DA、DC、DD1為x軸、y軸、z軸的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
AE=x(0≤x≤2),則D(0,0,0),C(0,2,0),D1(0,0,1),E(1,x,0),
∴CE=(1,x-2,0),CD1=(0,-2,1).
設平面D1EC的一個法向量為n=(a,b,c),
由n?CE=0,n?CD1=0,
得a+b(x-2)=0,2b-c=0.
令b=1,則c=2,a=2-x,∴n=(2-x,1,2).又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DD1=(0,0,1),要使二面角D1-EC-D的大小為π4 ,只需使
|DE?n||DE|?|n| =cosπ4 ,∴21×(x-2)2+5 =22
,
∴x=2-3,x=2+3(舍去)
,所以當AE=2-3時,二面角D1-EC-D大小為π4 .
對于立體幾何的探索性問題一般都是條件開放性的探究問題,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執果索因的方法,假設求解的結果存在,尋找使這個結論成立的充分條件,運用方程的思想或向量的方法轉化為代數的問題來解決.對于立體幾何的探索性問題最適合用空間向量的方法,只需通過坐標運算進行判斷,在解題過程中把“是否存在的問題”轉化為“點的坐標”是否有解、“是否有規定范圍內”有解的問題,使問題得到簡單、有效地解決.
(責任編輯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