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圖像是描述物理過程,展現物理規律,揭示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物理圖像具有形象、直觀、動態變化過程清晰等特點,能從整體上反映出兩個或者三個物理量之間的定性或者定量關系。[1]物理圖像有很多類型,如模型圖,受力分析圖,運動過程圖,矢量合成與分解圖,函數圖像等。[2]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當中如果能夠合理有效應用物理圖像,能夠培養學生的圖像意識,將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有利于學生簡化問題過程,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采用數形結合思想形象表達物理規律,靈活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一、物理規律的三種表達方式
圖1物理規律一般常見的三種表達方式是:文字語言表達、數字語言表達和圖像語言表達。下面我們對比一下三種表達方式對某一物理問題的表達。文字語言:以初速度為30m/s豎直上拋一個小球,它的變化規律是:豎直上拋的物體的運動速度,從拋出起是逐漸減小的,當t=3s時,這個物體到達最高點,速度為零,之后它又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速度逐漸變大,速度方向與上拋時是相反的。數字語言:vt=v0-gt(g=10m/s2),vt=20-10t。t=2s時,vt=0;t>2s時,vt<0。圖像語言:如圖1。第三種表達方式簡潔明了,更有優越性、直觀性。
二、圖像各個組成要素的物理意義
物理圖像起源于數學圖像,其思想方法來源于數形結合。數學圖像的六大組成要素分別為:坐標軸、坐標點、曲線、曲線截距、斜率和曲線與坐標軸所圍成的面積。坐標軸是圖像的基本框架。在這個框架之上,才存在坐標點,坐標點運動形成曲線,之后才能構成截距、斜率、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下表為數學圖像坐標元素對應物理圖像的物理意義。
三、物理圖像在物理規律描述上的應用
用圖像描述物理規律,能幫助學生正確建立物理概念,將物理概念寓于圖像之中,可使抽象的陳述變成具體的描述,讓學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比較和記憶。
在描述簡諧振動、簡諧波時,用文字很難說得清,學生也很難理解得透。但是物理圖像引進描述清晰明了,如圖2,由圖像可以快速得出周期、頻率、振幅、某時刻質點所在位置、加速度、速度變化情況等。
在講加速度概念時,學生由于對概念理解不深,而陷入定勢思維,得出“物體運動速度為零,加速度一定為零”“物體運動速度大,加速度也大”等錯誤結論。而用圖像法可以澄清這方面的模糊認識。如圖3是勻變速直線運動vt=v0+at的圖像,斜率表示加速度a的大小。從圖像中可以看出,直線斜率是定值,無論vt如何變化a都不變。再分析圖像中的各點,當t=t1時,vt=0,物體運動速度減為零,在此刻開始做反向運動,此時加速度不為零,因為t1在圖像的直線上,任意一點斜率都為一個定值a。通過分析,使學生知道加速度不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而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圖像是直線,斜率即加速度一定唯一確定,與某一個速度大小無關。
四、物理圖像在物理實驗中的應用
在實驗中可以用物理圖像探究物理規律、驗證物理規律和分析實驗誤差等。在研究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時,可以控制其他條件不變,改變其中一個物理量,測出幾組實驗數據,然后由實驗中測量的數據作出它們對應的圖像,如果繪制出一條線性曲線,比如一條傾斜的直線,它們就是正比或者反比關系,他們的比值是一個恒定值。在利用伏安法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阻時,先用U、I的實驗數據在U-I坐標上描點,然后知U-I圖線是一條直線。利用圖像可以找出電源電動勢E和內阻r,延長直線,與縱軸交點就是電源電動勢,與橫軸交點就是外電路無電阻時的電流,用r=E/I,就可以得出內阻,內阻其實就是直線的斜率。對比函數圖像y=b-ax,可以驗證公式U=E-rI。在這個實驗中,我們利用圖像法處理數據,可以消除偶然誤差,測量次數越多,誤差就越小。
五、物理圖像在解決物理問題上的應用
在高中階段常常遇到非勻變速運動的問題,而非勻變速運動的規律常常不能用公式來表示,因而研究非勻變速運動的問題時,往往會陷入“山窮水盡”的困境,但如果利用物理圖像來分析研究,就會“柳暗花明”,使問題得以順利解決。
問題1:物體以速度v0=10m/s豎直上拋,落地速度vt=9m/s。若阻力和物體速度成正比,求物體運動的時間。
解析:此題乍看要用高等數學積分或初等數學微元法才能求解。但兩種方法對高中生來說要求過高,而且較麻煩。巧用速度v-t圖像,再變換成f-t圖像,可迅速而巧妙地解答此題。
由題意,可粗略地畫出v-t圖像,如圖4所示。據v-t圖像中速度圖線與時間軸所圍面積的物理意義可知,圖中兩塊陰影面積分別表示物體上升和下降的高度,由于h上=h下,由阻力f∝v,可見f-t圖像與v-t圖像的形狀相似,如圖5所示。在f-t圖中,曲線下圍成的面積的物理意義是阻力f的沖量。兩塊面積相等并分別居于t軸的上、下方,表明物體上升階段和下落階段受到空氣阻力的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物體在空氣中運動時,空氣阻力的總沖量為零,即有:
If=0…………………………(1)
對物體的全過程運用動量定理有:
mvt+mv0=mgt+If……………………(2)
聯解(1)(2)式,即得:t=(v0+vt)/g,
代入數據可得t=1.94s。
問題2:如圖6所示,質量相同的木塊A、B用輕彈簧連接且靜止于光滑水平面上,開始彈簧處于原長位置。現用水平恒力F推木塊A,則彈簧在第一次被壓縮到最短的過程中( )。
A.當A、B速度相同時,加速度aA=aB
B.當A、B速度相同時,加速度aA>aB
C.當A、B加速度相同時,速度vA D.當A、B加速度相同時,速度vA>vB 解析:設彈簧的壓縮量為x,由受力分析可知: FA=F-kx,aA=(F-kx)/m;FB=kx,aB=kx/m。 圖7 而x隨時間的增大而增大,最終不變。開始時物體的加速度aA>aB=0,以后aA變小、aB變大。兩物體的速度都從零開始加速,A做加速度越來越小的加速運動,B做加速度越來越大的加速運動,當彈簧壓縮到最短時兩物體的速度相等。但根據上述分析還不能確定正確答案。若作出如圖7所示的v—t圖像,可直觀地得到,兩物體的速度相同時,如圖t2時刻A圖線切線的斜率比B圖線切線的斜率小,即aA 綜上可知,巧用物理圖像的速度圖線的斜率、與時間軸所圍面積等分析非勻變速運動,可使問題的求解變得更直觀、快速、簡捷。在此類問題中分析時,先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然后分析物體的運動特性,定性地作出v—t圖像,在作圖時,有時先作v—t圖像,然后再根據v—t圖像作出其他圖像,再由圖像來分析解答有關問題。 物理圖像在解決物理問題中還有很多應用,只要分析問題時明確圖像中曲線交點、曲線斜率、圖像面積的物理意義,把文字表述變成圖像表述,再分析圖像即可得出結論、結果。 六、結束語 圖像法是解決物理問題的一種重要手段,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善于培養學生識圖、建圖、用圖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用圖像法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筠,盧超.圖像法在物理教學中作用的探討[J].大眾科技,2008(12). [2]周正龍.圖像法在物理實驗中的應用[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6,(1):45-46. [3]陳伯均.函數圖像在生物教學中的巧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4,18(1). [4]黃宏才.用圖像法判定感應流的方向[J].物理教學與探討,2004,22(10):39—40.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