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蘇州市舉行了初中物理教研活動,筆者有幸代表吳江開設了一堂公開課,課題是《物體的運動復習》。關于復習課的教學,一直是以知識點的梳理和例題的講解為主要形式。筆者在仔細地分析了這節課的知識結構后,發現很多的知識點,如長度、時間等概念的復習都可以穿插在速度這一物理量的測定中,但整章內容還設有運動的相對性,運動的分類等知識點,那么能否選擇一項學生活動,把物體運動的快慢,運動的相對性,運動的分類這三大板塊串起來呢?如果可以的話,整節課就應該會顯得很有系統性和趣味性。經過備課組的集體討論,大家認為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滑板活動為主線串起整節課的教學,是比較適宜的。
在上課伊始,我出示了一塊滑板后發問:今天教師帶來了一件好玩的禮物,哪位同學會玩?(事實上教師在上課前已了解到該班中有兩位學生是此項游戲的高手)果然有幾位同學舉手躍躍欲試,教師請兩位同學上來表演,在超大的美術教室中,這兩位同學瀟灑自如的表演,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引來了所有教師和同學自發的掌聲,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然后以此為情境引出運動相對性的復習。
師:大家認為剛才兩位同學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生(齊):運動。
師:可以認為他們是靜止的嗎?
生:可以。
師:為什么可以認為他們是靜止的?
生:因為他們相對于滑板的位置是不動的。
師:由此可見,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是相對的,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
在創設了一個滑板運動這一情境之后,再去復習運動的相對性,就很自然了,學生也就很容易得出結論。
接下來,以活動的路線引出運動的分類
師:剛才某同學運動的路線是直線,還是曲線?
生:是曲線。
師:那么該同學做的是什么運動?
生;是曲線運動。
師:生活中做曲線運動的事例還有哪些?請舉例說明。
生:扔出去的鉛球,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運動的時候,做的是曲線運動。
師:物體的運動類型還有哪些?
生:直線運動。
師:直線運動又可以分為哪兩種?
生:勻速直線和變速直線。
師:各舉一例說明。
……
然后,根據活動情境引出運動快慢的比較方法。
師:滑板比賽是我們中學生比較流行的一種競技方式,那么剛才這兩位同學誰運動得較快?
生:很難判斷。
師:生活中我們比快慢有哪些方法?
生:相同時間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時間。
師:剛才兩位同學滑過的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如何比較呢?
生:可以測出他們運動的路程和時間,再用路程除以時間來比較快慢。
在測定某同學運動的路程時,因為該同學滑過的路線是一條曲線,可以復習如何測量曲線長度的特殊方法。
在測定速度的時候,可引導學生逐步確定實驗方案,設計記錄的表格,然后出示刻度尺(有卷尺,直尺,游標卡尺等),讓學生選擇測量工具,從而滲透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讀數方法的復習。
通過創設一項活動,并以該活動為主線,滲透相關知識的復習切合新課程理念,這樣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在活動過程中,能促進學生三維目標的落實,從而促進復習教學由知識傳授型向能力培養型轉變。
結合本堂課的教學,筆者認為通過活動來進行復習課的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精心設計,構建課堂教學情境
創設物理情境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具體形象的感知,形成物理形象,掌握物理知識,并通過具體場景的體驗,激起積極的情感,進而達到培養物理思維能力的目的。
創設物理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但不管使用何種方法,學生生活中經歷或體驗過的活動是情境教學的一個重要元素,因為生活中的物理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容易在感情上引起共鳴,激起學習的欲望。但,情境的創設不能盲目地追求興趣和震撼效果,應同時考慮與教學內容的相關性。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已有的能力水平,利用身邊的資源,將要復習的知識點巧妙地蘊藏其中,創設有利于展開所有知識點的復習教學情境。但初中物理課本所提供的課程資源畢竟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精心細致地備課,并通過集體備課來廣泛地搜集信息,從而找到適合于教學的最佳活動方式。
二、落實目標,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新課程教學目標提出:掌握物理知識不是物理課程學習的唯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科學素養的基礎和前提。具體表現為:一是知識和技能目標,其中通過學習物理學的基礎知識,掌握相關基本規律,掌握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解決一些問題;二是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一些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習得過程,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三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要求學生具有堅持真理,勇于創新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因此教師在復習教學中也要緊扣三維目標,提高物理課堂效率。
在以活動為主線,實施復習教學的過程中,知識點呈現先后設計是關鍵。知識點的呈現設計,既要根據本章內容的特點,又要使各部分的銜接非常自然,順暢。如物體的運動復習就沒有按照課本上的知識結構來依次復習,而是根據上課伊始呈現的活動引入運動的相對性,顯得非常自然,在速度的測定中滲透長度、時間等知識點的復習,也是非常合適的。
三、靈活運用,讓情境教學發揮最大效能
教有教法,但無定法。新課程背景下的物理復習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勢和劣勢,并沒有絕對的高低優劣,往往是在面對某一類型知識時,才會顯示出該種方法不適應的問題。例如在進行計算專題復習的時候,就重在思路的厘清和問題分析能力的培養上,過多地設置活動教學可能反而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且情境教學占用課堂時間較多,在中考復習時間較為緊張的情況下,也不是適合于每一節課。但可以在復習時用情境來輔助教學,比如學生在作業中碰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探究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和重力關系時,為什么一定要在空的塑料瓶中放入適量的小螺釘呢?學生由于缺乏相應的生活常識,所以大多不能正確解答。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可在上課時向學生演示對比實驗:一個空的塑料瓶會在水面發生傾斜,其受力情況就會變得復雜,而放入幾顆小螺釘后,瓶子就能豎直浮在水面上,解決了學生的疑問。
由于初中物理知識點較多,而且很多內容之間關聯較少,但在新課教學中大部分概念是通過情境激趣,體驗探究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掌握相關概念的,所以很多活動也沒有必要再重做一次,教師要做的就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課堂實際在活動的選擇,活動的次數及涉及的學生面等方面靈活處理,只有這樣才能讓情境教學的功能在復習中得到最大的發揮。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