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課的題目為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三節《功率》,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我本節課的設計。
一、有關教材和教學對象
《高中課程標準》中對《功率》的教學要求為二類,因此本節課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學好本節課的內容是對理解功的概念的進一步,對后面學習電功率也有鋪墊的益處。《功率》是一節典型的概念課,是從新的角度對功進行深入探討和衡量,深化對功的概念的理解。由于功率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很廣,所以這節課是架起理論與實際聯系的橋梁,使抽象知識具體化,我想這也是教材的編寫意圖。高中的學生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本節課我將立足引導學生學習為主,這不僅體現了我的教學理念,而且能讓學生更多地體會自主學習并獲得知識的樂趣,激發學習熱情。因此本節課我制訂了如下的三維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功率概念及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
2.會利用P=W/t,P=Fv進行相關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討論,體會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意識。
2.通過瓦特的介紹,體會物理為社會發展帶來的推動。
二、有關教學方法
個人認為一節好課一定是能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引領學生進行自主、研究與合作的學習,并且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傳授。因此本節課我將采用情境激學法(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目標導學法(利用學案明確學習目標及過程,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發現);討論法;歸納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雙主體”的教學思想。
三、有關教學程序預設
本節課我將使用物理教材中標志性的人物“閃電一毛”的動畫視頻帶領學生進入本節課的學習,以一毛的所見、所想為主線,通過學生們幫助一毛解決問題來達成本節課的三維學習目標。
首先,通過一毛對牛犁地和機械化耕種來引入比較做功的快慢,并結合導學案上的問題一探究表格,引導學生通過有方向的思考和討論,得出正確的結論,并且給出功率的物理意義、定義、定義式、單位,并通過投影儀來展示學生的學案,體現主體學習成果。而且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加入有效的競爭機制,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其次,通過一毛乘坐的三輪機動車和汽車的比較,解決一毛有關力與速度關系的困惑。并通過該部分探究問題的討論,認識一些用電器的銘牌,進而突破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這兩個教學難點。
再次,學生將進入我為本節課精心設計的練習環節,我們知道目的明確,坡度適宜,內容適中的練習能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并有利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規律的應用。我會讓學生把過程和結果寫在預設在學案上的問題下面,借助投影儀把成果進行展示,充分檢驗本節課的學習效果。當然練習也與一毛離不開,因為練習題目的情景就出現在一毛回家的路上。
好的板書設計,會對教學起到很大的幫助,因此本節課的板書我有兩大堅持:堅持布局清晰化,堅持簡約明了化,這樣不僅能給學生帶來美的視覺享受,更能使需重點掌握的知識一目了然,盡收眼底。
最后的作業布置為:查閱資料,體會生活中功率的應用的開放性作業。它所起的作用是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體會物理學習為日常生活現象的解釋帶來的便利。
四、有關教學效果預測
一是目標達成度預測。本節課是概念課,學生在初中就接觸過相關的學習內容,為知識與技能目標做了很好的鋪墊,通過特色情景預設,使重難點的突破順理成章,相互的討論與協作促進了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達成,瓦特的介紹及生活實際的引入更突出了物理學對社會發展的促進,體現生活處處有物理的精彩。
二是教學效果預測。在本節課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寓教于樂,相信一定是課堂氣氛活躍,師生感情融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的特色教學課。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成果的成功心理體驗,也將有助于日后物理及其他科目的學習。
以上便是我對《功率》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