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經過學習模仿實踐,感覺很熱鬧,也很困惑。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也是教育教學的最前沿,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目標。高效課堂沒有一個固定模式,沒有一個固定程序、流程做參考,教師就較盲目,不知道先怎樣做,再怎樣做,從而無法在教學中落實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此,根據高效課堂的要求,結合多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初中物理教學實際,提出如下教學模式,供交流。
自學課本——討論學習——教師點撥——訓練展示——歸納總結。
該模式操作要求。
一、自學課本
用時約10分鐘,可選用下列情形之一。
(1)學生根據導學案提示,靜心閱讀課本1—2遍,這樣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獨立思考,獨立嘗試完成導學案中的部分練習題。
(2)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學閱讀,試做課本上的簡單練習題。
(3)教師若能在上一次課結束后,就給學生布置預習提綱或發放導學案,這樣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時間更充分,學習效果會更好些。
二、討論學習
用時約5分鐘,要求學生把自學課本時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在班上交流討論,通過交流討論,一些簡單的問題得以解決。沒能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討論,學生可以加深印象,教師則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情,這樣教師授課目的更加明確,學生聽課也有的放矢。
學生討論學習,教師不要過于強調秩序,同桌間、前后排之間或學習小組間、甚至可以下座位同合脾氣的同學一起討論,只要他們是在討論相關的學習內容都可以。教師積極傾聽學生的討論,了解學情,并參與其中,如對某些小組進行微觀指導,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或講解點撥,幫助學生釋疑解惑,總結規律形成知識結構,完成學習目標。
三、教師點撥
用時17分鐘,點撥要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做到高效、準確,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點撥中等乃至中下的學生,為他們制定恰當的學習目標,控制好操作的速度。避免著眼于優秀學生,知識落點太高,難度上架空大部分學生,或課堂操作節奏太快,從速度上架空了大部分學生,實質上也是增加了難度的情形。同樣,也應避免著眼于差生,課堂節奏太慢、松散,大部分學生無事可做,使課堂效率低下。
點撥過程中,盡量不要讓一些意義不大的事占用時間。如,過多的板書,刻意要求板書整齊規范,無意義的抄題,定義、定理的無謂照搬,教師反復重講等。點撥后,如果部分學生還有不懂的問題,就留些讓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繼續討論交流、互相講解。
四、訓練展示
用時約10分鐘,讓學生做導學案或課本、練習冊上精選練習題,以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抓住機會了解學情,并及時微觀或宏觀指導。同時可以讓小組代表板演展示,發現問題(錯解情形)或示范展示(書寫格式)注意事項等,教師宏觀指導,做出評價。
注意避免教師包辦代替,比如,學生練習之前教師自己念題,緊跟著自己分析,學生連題目都沒有看一遍,根本沒有思考的余地,教師只是自己完成了、安心了、踏實了。
不要隨意擠掉訓練展示這一環節,如果沒有鞏固練習的時間,知識點可能落得不實,學情信息不能有效反饋,也不利于及時發現問題。大量的作業留在課外,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學生為了完成作業而抄襲,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
五、歸納總結
用時約3分鐘,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做最后的綱領性回顧,使知識能系統地留在學生的腦海中。然后,教師布置適量的課后作業,真正使學生做到既會做又會說。
綜上所述,在這五步教學中,少了教師“填鴨式”的講解,多了教師點撥指引;少了學生“機械式”的學習,多了“隨心所欲”的操作。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