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電場》第七節給出了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即E=Ud,這個等式表明,在勻強電場中,場強在數值上等于沿場強方向每單位距離上的電勢差。筆者在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在應用中屢屢出錯,很大程度上是不理解式中d的物理意義,為了幫助學生理解d的物理意義及熟練應用該規律解題,筆者給出了勻強電場中兩個更為普遍的推論,推論1:勻強電場中,在一條直線上等距離兩點間電勢差大小相等。推論2:勻強電場中,平行且相等的兩線段間的電勢差大小相等,推導如下。
在勻強電場中,由于E=Ud,d是電場中兩點間沿場強方向的距離,即只要是沿場強方向距離相等,電勢差大小是相等的。那么,如果在不是沿場強方向的一條直線上,距離相等,電勢差是否相等呢?答案是肯定的。證明如下:
圖1如圖1所示,勻強電場水平向右,大小為E,任一條直線AB與水平電場夾角為θ,A、B、C為直線上的三個點,AB與BC距離相等,且都等于L,可以推出UAB=UBC=ELcosθ,即得出一般結論:勻強電場中,在一條直線上等距離兩點間電勢差大小相等。由此,我們還可以證明出,不在同一直線上,但只要是平行且相等的兩線段間的電勢差大小相等,
圖2如圖2所示,在勻強電場中,有兩條平行的等長線段AB,CD,AB=CD=L,兩線段與水平勻強電場夾角為θ,可以推出有UAB=UCD=ELcosθ,即勻強電場中,平行且相等的兩線段間的電勢差大小相等。
這兩個推論都是從定義式推出,可以加深學生對定義式的理解,且還得到了兩個附加的有用推論,如果我們能熟練應用,就能便捷、快速地解決問題。
【例1】 勻強電場中的三點A、B、C是一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AB的長度為1m,D為AB的中點,如圖3所示。已知電場線的方向平行于△ABC所在平面,A、B、C三點的電勢分別為14V、6V
和2V。設場強大小為E,一電荷量為1×10-6C的正電荷從D點移到C點電場力所做的功為W,則( )。
A.W=8×10-6J,E>8V/m
B.W=6×10-6J,E>6V/m
C.W=8×10-6J,E≤8V/m
D.W=6×10-6J,E≤6V/m
解析:由于D是AB的中點,據推論1得UAD=UDB,即D點的電勢
為10V,W=qUDC=8×10-6J,沿B點延長至E,使BE=DB(如圖4),E
點電勢為2V,即與C點相等,CE是一條等勢線,電場線與
等勢線垂直,BE沿場強方向距離小于1m,所以E>8V/m,A正確。
【例2】 如圖5所示,A、B、C、D、E為處于勻強電場中一個邊長為10cm的正六邊形的六個頂點,A、B、C三點電勢分別為1.0V、2.0V、3.0V,正六邊形所在平面與電場線平行,則( )。
A.通過CD和AF的直線應為電場中的兩條等勢線
B.勻強電場的場強大小為10V/m
C.勻強電場的場強方向為由C指向A
D.將一個電子由E點移動到D點,電子的電勢能將減小1.6×10-19J
解析:由題意可知UCB=UBA=1V,如圖6所示,連接CA,過B作等腰三角形△CBA邊CA的中垂線,交CA于點G,由于CG=GA,由推論1可知G點的電勢為2V,即BG為等勢線,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所以通過CD和AF的直線應為電場中的兩條等勢線,A正確;據沿電場線方向電勢越來越低,可知C正確;由圖可知,場強大小不等于10V/m,B錯誤;據推論2,ED與AB平行且相等,所以
UED=UAB=-1V,電子由E點移動到D點做的功為WED=eUED=1.6×10-19J,電子的電勢能將減小1.6×10-19J,D正確。
由此可見,只要我們平時善于抓住物理學中的定義,善于挖掘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就能衍生出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新方法,更好地提高我們的解題能力與速度。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