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興旺的不竭的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由此可見,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勢在必行的。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在開展創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么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該如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下面簡要談談筆者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的創新意識和良好素質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
1.教師要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等,要以滿足學生今后的發展需要為宗旨,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要授生以“漁”而不是“魚”;既要引導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又要重視對學生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2.正確認識創新。有人認為創新就是科技制作、小發明的活動,這是錯誤的認識。其實,每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獨具慧眼的觀察角度等都是創新。教師要通過挖掘教材中貼近學生生活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創設有利于創新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
陶行知曾指出:“創造力量最能發展的條件是民主。”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營造輕松愉快、和諧民主的氛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學生以創新的條件、機遇和氛圍,這樣有利于引發學生的創新興趣。首先,要改變以知識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以教師為主導,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主動參與,做學習的主人;其次,創設有利于創新的輕松環境。學生在輕松環境下討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共同提高,能進一步促使學生創造潛能的迸發。
三、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自主創新的能力,首先就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 結合學生實際,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每節課要針對教學內容、學生接受能力和已有知識基礎等實際情況確立合理的目標,采用“任務驅動”模式,激勵學生拼搏進取。如上課開始先展示本節課學生要達成的目標,教學中再不斷創設情境,如展示將要學習的軟件在實際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等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感到所學的知識有用,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2. 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 巧妙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正確、巧妙地導入新課,可以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們的濃厚興趣。例如,在講授《FLASH動畫制作》時,如果只是枯燥地講解動畫的原理等理論知識,學生肯定會昏昏欲睡,因此筆者就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開始,展示QQ空間中的一些動態相冊,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高漲起來,想知道那些效果是怎樣做出來的,這就巧妙地引入“FLASH動畫制作”的主題。
(2) 分層教學
由于學生的基礎不盡相同,能力也參差不齊,因此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學習上的成功,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就要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一個“蹦一下,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就感,使他們從學習的成就中體驗到快樂。
3.合理評價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加強學生自我認識、肯定優點、找出不足的有效方法。通過評價,不僅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應有的挖掘。
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核心
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自己通過創造性的活動激發出來的。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自主實踐,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從某一任務出發,采用自己獨特的辦法解決問題,而不絕對服從教師或者教師提供的標準材料。只要我們提供給學生創新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創造能力就能得到鍛煉和提高。例如,筆者在進行《數字化圖像的采集與加工》教學時,首先展示幾幅動漫人物圖像,接著簡單介紹Photoshop軟件的界面和基本工具的使用,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動漫人物進行圖像加工。給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去自由地發揮,不受限制,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根據自己的創新想法去完成任務,掌握知識,這樣不僅達到了教學要求,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信息技術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尊重學生主體,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利于創新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實踐,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不斷提高創新能力,為學生未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