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倡導“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的理念,強調數學教學要使每個學生的數學素質水平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及自我發展的能力打好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打造高效數學課堂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打造數學課堂呢?
一、讓生動的學習情境貫穿整節課的始終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力求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意識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用智慧和靈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法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使其感受到數學課的樂趣,這是教學成功的基礎.例如,在講北師大版數學第二章第10節“有理數的乘方”一課時,我是這樣設置教學情景的:將本節課后“讀一讀”中一個有趣的故事“棋盤上的學問”利用多媒體展示,教師提出問題:你認為“國王的國庫里有這么多米嗎?”,問題一提出,學生們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還有的睜著好奇的眼睛在期待著教師的答案.我相機進行引導:“學了本節課的內容后,同學們自然就明白國王的國庫里到底有沒有這么多米了.”這樣從上課一開始,我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求知欲.問題情境,不能僅僅運用在上課的導入部分,在探究新知,鞏固練習部分,同樣可以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生動的學習情境,在教學中既能起到組織教學、激發興趣、啟迪思維的作用,同時,它也能促使學生以旺盛的精力、積極的態度主動探索,實現由“要我學數學”到“我要學數學”,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使學生愉快地學會認識數學、應用數學、創造數學.正如鐘啟泉說的那樣:“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從生命的高度來看,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
二、課堂上給學生留有充分的合作、探究、交流的時間與空間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接觸新的數學知識時,應當有機會去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自主探究與合作的習慣,要留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思考、合作與交流,讓學生有表現自已才干的機會.例如:在教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第三章第一節《字母表示什么》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片段:課前先布置,四人為一小組,每一小組準備一盒火柴棒,上課時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拼圖: ……
學生用火柴棒仿照拼圖進行拼擺,并回答問題:
①搭 1個正方形需要 4根火柴棒,搭 2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搭 3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樣得到的?
②搭 10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樣得到的?
③搭 100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樣得到的?
④搭 x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根據你的計算方法,搭 200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請小組交流.
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活動,歸納得出多種不同的方法表示搭 x個正方形的代數式.這樣的活動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自己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學應使學生從中產生發現的驚奇、自豪,滿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創造的歡樂等各種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帶著高漲的、激動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使教學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活動.
三、數學課堂的教學要為學生的發展而設計
精心的教學設計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教師面對的是富有個性,具有不同興趣、愛好、特長的學生.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個體,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活動.教師設計課堂教學時,要在充分尊重學生接受知識的已有基礎本質上,更多地思考,如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獲得結論;教師如何組織并促進討論、如何評價和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的興趣;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等等,都要求教師全面思考,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的每一個問題.在教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有理數的加法》法則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問題:小剛在一條東西方向的跑道上,先走了4米,又走了2米.能否確定他現在位于原來位置的哪個方向?相距多少米?(規定向東的方向為正方向)
學生四人一組交流討論,分析得到首先應確定小剛走動的方向,綜合起來有以下四種走動的情況:兩次都向東走;兩次都向西走;先向東走,再向西走;先向西走,再向東走.
問題:如果把跑道看作是一條數軸的話,原點是什么?你能把這四種情況在數軸上畫出來,并列出數學算式嗎?
學生4人一組,分工合作,每人畫一種情況.學生們完成后,我派小組代表到講臺前展示.最后,我用多媒體展示四種不同的情況.
問題:(1)若小剛向東走3米,再向西走3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米?(2)向西走4米,再向東走0米,兩次一共向東走了多少?
學生列出相應的數學算式.
問題:根據上面六個數學算式中兩數的符號,兩數相加都包括哪幾種情況?
生討論交流并總結:同號兩數相加,異號兩數相加,互為相反的兩數相加,一數與零相加.
問題:同號兩數相加,怎樣加?(引導學生回顧問題情境結合所列數學算式歸納總結)異號兩數相加呢……
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問題:誰能完整的歸納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學生歸納總結……
這樣的教學設計,遵循了“為學習而設計”“為學生發展而設計”的原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在獲得新知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對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這樣的課堂,真正成為師生思維碰撞、心靈溝通、情感融合的“動態”過程.如果學生被動的接收教師的傳統教法,他們能激發出學習的熱情,迸發出思維的火花嗎?因此,只有精心設計數學課堂,使數學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智慧,才能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四、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恰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分散難點, 突破思維障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八年級的《圖形的平移》、《圖形的旋轉》時,可利用多媒體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把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一步一步演示出來,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不僅降低了知識的難度,還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使學生樂于接受,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