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基礎教育正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關于素質教育的討論方興未艾,正成為數學教育研究的主要課題.在我國課堂教學則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我認為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我國數學教學的要求,要搞好素質教育就要做好以下幾項:
一、 強化課堂教學的魅力 激發學習興趣,誘發學習動機
教學魅力是指教師的教學具有一種內在的吸引力.具有魅力的教學,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樂于學習,積極思考,并在學習中獲得滿足.當然,教師的“講”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講,更不是“灌”,要著重講知識的產生、發展,既要著重于知識內在結構系統,更要講清不同階段結構之間的聯系.在講解方式上采用“引誘式”、“結構式”吸引學生,使他們愉快地學習.
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鑰匙.當一個學生對某一方面的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時,他就會如饑似渴地學習.心理學家沃爾伯格研究了動機與學習成績的關系.研究表明,學習動機越強,學習成績就越高.所以,增強學生學習動機是教師教育的目標之一,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教師首先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尋找興趣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使枯燥無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如體積概念,只把體積的定義“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枯燥的教給學生,學生既不能深刻理解其本質含義,又感到索然無味.為激發興趣,課堂上取兩只同樣杯子,放入同樣多的水,讓學生觀察水面是否一樣,然后分別放入大小不等的兩塊石頭,讓學生觀察水面有什么變化,為什么一個水面高,一個水面低?學生回答:因為放入了石頭,石頭占地方,把水擠上來了,兩個石塊大小不同,占的地方大小不一樣,所以水面高度不一樣.這樣學生既從感性上理解了體積概念,又激發了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靈活多樣地運用直觀教具、數學游戲等,能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全面獲取知識,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二、 培養思想品德素質 提高科學文化素質
課堂教學是數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雙基知識的教學,又要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愛國主義不僅是一種對祖國的深厚感情,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每個人都要自覺維護祖國的尊嚴和利益.
科學文化素質是人的素質全面發展的關鍵,是人們從事學習和工作的基本條件.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目標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法指導,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率,不斷探索求新,改進教法,優化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三、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應,是借助語言來實現的,特別是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發展思維能力是根據所給的條件從多方面分析探索,以求得大量新思維結果的一種思維方式.如:一根鐵絲圍成一個長10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如果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多少?多數學生按常規思路解答:(10+8)×2÷4=9(厘米).少數學生的思維更具創造性,他們采用的方法是:(10-8)÷2+8=9(厘米).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我都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路.這樣一來,學生敢于展開想象,善于獨辟蹊徑,表述思維的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而且也是學生相互之間學習、拓展解決問題方法的好機會,為擇優意識的培養打下了基礎,促進了創新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推進了素質教育的進行.
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具體實施.在素質教育推行階段,數學教學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這種精神和能力的產生就必須要有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是一種主動地、獨創地發現新問題、具有獨到新見解的思維活動.而數學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大熔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創新,不拘泥于傳統的固定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大膽改革數學教學.
牛頓說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于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而猜想就是聯想的一種.”如在講二次函數y=ax2+bx+c(a≠0)與x軸的兩交點間的距離或是有無交點坐標時,可鼓勵學生由此聯想到以前學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及根與系數關系.因為,如果有交點,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恰好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兩個根.由此可得猜想是正確的,會收到很好效果.
總之,實施素質教育是多渠道的,途徑是多樣的,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求新,改進教法,優化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