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關面積的公式、定理為工具來解題的方法稱為面積方法.這種方法既可解決代數中涉及面積的問題,又可以解決幾何中涉及面積的問題,同時也可以解決生活實際與數學活動中的面積問題.下面結合實例談一談面積方法在解決初中數學競賽問題中的應用.
一、面積方法在不等式問題中的應用
【例1】 已知a,b,c,x,y,z均為正實數,且a+x=b+y=c+z=k.
求證:ay+bz+cx 證明:構造一個邊長為k的正△ABC,并在AB、BC、CA上分別取點D、E、F,滿足AD=a,DB=x,BE=c,EC=z,CF=b,FA=y,連接DE、EF、DF. 通過以上問題的解決,可以培養學生將代數問題轉化為幾何問題,利用數形結合思想,運用面積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面積方法在平面幾何定值問題中的應用 圖2 【例2】 如圖2,銳角△ABC的三條高AD、BE、CF相交于點H,且分別交邊BC、CA、AB于D、E、F. 求證:HDAD+HEBE+HFCF=1. 分析:HD、AD分別看作△HBC和△ABC的高, 于是有 HDAD=S△HBCS△ABC,同理也有 HEBE=S△HCAS△ABC, HFCF=S△HABS△ABC,這三個式分別相加得證. 以上的面積問題還可以推廣為更一般的如下問題: 圖3 【例3】 如圖3,設P是△ABC內任一點,AD、BE、CF是過點P且分別交邊BC、CA、AB于D、E、F. 求證:PDAD+PEBE+PFCF=1 . 分析:分別過P、A作BC的垂線PG、AH,垂足分別為G、H.根據三角形相似可得PDAD=PGAH,從而PDAD=S△PBCS△ABC,然后用類似于例2的方法證明. 通過以上問題的解決,不但拓寬了學生用面積方法解題的思路,而且培養了學生用面積方法解答不涉及面積的平面幾何問題.這類問題常常需要把線段的長度轉化為面積,然后利用同底的兩個三角形的高之比等于面積之比(或同高的兩個三角形的底之比等于面積之比)巧妙地加以解決.以上問題還可以做進一步的變式訓練: 圖4 如圖4,在矩形ABCD中對角線AC與BD交于點O,P是AD上的一個動點, PE⊥AC,PF⊥BD,且AB=3,BC=4,求PE+PF的值.(全國初中數學競賽) 三、面積方法在生活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例4】 如圖5,某公園中有一塊四邊形ABCD的草地,中間有一條曲 圖5 折的路EFG,現在要求把曲折的路EFG改成直路并保持原來路兩邊的面積不變. 分析:假設直路GH適合條件,連接HF,則S△EHF=S△GHF,從而有S△EHG=S△EFG,也就是點H、F到EG的距離相等,即HF∥EG,故只要過點F作EG的平行線,就能得到點H,從而作出適合條件的直路HG. 解:連接EG過點F作直線l∥EG交CD于點H,連接HG就滿足條件. 理由如下: ∵l∥EG, ∴S△EHG=S△FEG. 故路兩邊的面積保持不變,所求的直路HG滿足要求. 通過以上問題的解決,不但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逐步形成了應用數學知識的思想意識,使學生了解數學在實際生活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從而提高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逐步形成應用數學的良好習慣. (責任編輯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