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式分解作為整式乘法的逆變形與整式乘法運算有著密切的聯系,本文將針對學生作業和檢測中主要存在的幾種情況進行分析,以幫助學生找到解題對策,提高解題的準確率.
一、 概念的混淆
因式分解是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和”→“積”.整式乘法是把幾個整式相乘化成一個多項式,“積”→“和”.兩個概念意義正好相反,學生經常混淆,造成解題錯誤.
錯解:(-2a-3)(-2a-3)=4a2+6a+6a+9=4a2+12a+9
=(2a)2+2×2a×3+32=(2a+3)2.
分析:此題是整式乘法,要求把結果化成和的形式,一些學生對題意理解不清,最后一步又化成了積的形式.
對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概念,可以多舉一些反例進行概念辨析,并結合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及時給予訂正.
二、 公因式沒有提完
錯解:(1) -9a2b2c+6a3b= -3ab(3abc-2a2).
(2) 4(a+b)-2a(a+b)=(a+b)(4-2a).
分析:兩題錯誤的原因都是沒有把公因式提完.
正解:(1)-9a2b2c+6a3b= (-3a2b)(3bc)+(-3a2b)(-2a)= -3a2b(3bc-2a).
(2) 4(a+b)-2a(a+b)=2(a+b)(2-a).
對策:此類題目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審題不仔細,公因式沒有一次找完.在平時作業中教師要多訓練學生分步練習,把公因式找準確.
三、弄錯符號
錯解:(1) -19b2+a2=(13b+a)(13b-a).
(2)-a+2a2-a3=a(-1+2a-a2)=a(1-a)2.
分析:第(1)題學生做錯原因是對平方差公式a2-b2=(a+b)(a-b)中的兩項符號混淆,等號左邊第一項前面是“+”、第二項前面是“-”,等號右邊是兩個數的和與兩個數的差的積.第(2)題學生做錯的原因是對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中的三項符號理解錯誤,等號左邊第一項前面是“+”、第二項前面是“-”或“+”、第三項前面是“+”,等號右邊是兩個數的差或和的平方.
對策:兩個公式中的符號問題是學生經?;煜?,也是教學中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兩個公式的推導過程,分清公式中有幾項及各項的符號.在學生的作業中要加強這方面的辨別訓練,幫助學生弄清出錯的原因.
四、因式沒有分解完
錯解:(1) x4y4-8x2y2+16=(x2y2)2-2×(x2y2)×4+42=(x2y2-4)2.
(2) (x2-3)2-4(3-x2)+4=(3-x2)2-2×(3-x2)×2+22=(3-x2-2)2=(1-x2)2.
分析:學生做錯這兩題的原因是沒有分解完因式,括號里面還可以用平方差公式繼續分解.
對策:兩個公式的綜合運用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理清思路,先用什么公式分解,再用什么公式分解,直到不能再分為止.
五、數學整體思想沒有形成
錯解一: 25(a+b)2-4(a-b)2=(25-4)(a2-b2)2=21(a+b)2(a-b)2.
錯解二: 25(a+b)2-4(a-b)2=[5(a+b)]2-[2(a-b)]2=(5a+5b)2-(2a-2b)2
=25a2+50ab+25b2-4a2+8ab-4b2=21a2+58ab+21b2.
分析:兩種解法都是對公式中的“a”、“b”代表什么搞不清楚,沒有學會利用數學整體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正解:25(a+b)2-4(a-b)2=[5(a+b)]2-[2(a-b)]2=[5(a+b)+2(a-b)][5(a+b)-2(a-b)]
=[5a+5b+2a-2b][5a+5b-2a+2b]=(7a+3b)(3a+7b).
對策: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要把每一項先寫成什么的平方形式,再看符合哪一個公式來分解因式.這樣學生掌握了數學整體思維方法,對以后的學習會很有益處.
(責任編輯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