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近幾年高考資料顯示,高考物理對學生來說相對較難,使學生對高中物理產生懼怕心理。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在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和物理思維的引導上要狠下工夫。
初學物理的學生,他們帶著好奇、帶著興趣,并且努力嘗試著去學好它,但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也很容易放棄。為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輕松中學習物理,解決問題,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和能力,讓學生建立起學習物理的信心,為高中物理的學習架起一座穩固的橋梁。
一、充分發揮新教材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采用圖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新課程注重情境引入,很容易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課堂上只要教師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意識,讓他們帶著問題學,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這樣不但能使學生學得更有興趣,而且也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應全面利用新教材提供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課外實驗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如慣性的實驗演示,為了使實驗的效果更好,可先將杯子固定在桌面上,利用攝像頭投影在大屏幕上,教師利用木尺做夸張性的動作去敲擊硬塑料片時,前排的學生因擔心雞蛋掉在自己桌子上被打破,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接,可是雞蛋卻落到杯子里,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動手實驗的欲望,也使學生急切地想學習慣性的知識并去解決問題,從而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認真詮釋教材的內涵,使學生學得更輕松、更容易
新課改以后,教材編寫從實際出發,學生更容易接受。但是大多數學生仍然集中在農村,學校的硬件和軟件建設還都不夠完善,學生的知識基礎也比較薄弱,這些使得他們一旦在學習中遇到困難便會出現畏難情緒。對此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分析教材,努力地備好每一節課,“備”好學生,幫助他們正確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讓學生在輕松和快樂中接受知識。初二物理中聲、光、熱知識都非常接近生活,學生學起來感到很親切、容易,但是在光學中的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學生卻感到困難,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主要采取了如下的方法:(1)認真做好實驗,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凸透鏡成像的規律;(2)從基礎出發,讓學生掌握好三條特殊光線的折射光線;(3)能力提高,通過作圖尋找成像的特點。總之,教師應該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接受知識,解決問題,不斷地提高學習物理的能力,讓他們學得輕松,學得快樂。
三、充分發揮物理學科的特點,以探究學習為主,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初中物理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物理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物理,進行科學探究,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過程。不僅升華了物理教學的價值,更提高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通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獻身科學的內在動力和堅強意志。
第二,提高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第三,通過質疑、答辯、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加大思維的容量,增強思維的嚴密性,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和加強。
第四,通過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綜合能力。
第五,通過評價與交流,明顯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使他們答題的嚴謹性越來越高。
四、師生之間建立溝通的紐帶,彼此信任
學生只有信任老師,才會與老師交流,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了解到學生最真實的一面,給予他們最真誠的關心和幫助。因此,教師應做到:第一,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以及課后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地發現他們在學習中的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不讓他們帶著任何問題進入下一節課。第二,主動和學生交流,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很多時候有叛逆心理,需要教師及時的疏通、引導、愛護,使他們充分地信任自己。第三,能換位思考。初學物理的學生對問題的描述總是不到位,不能用物理語言闡述問題或對問題的闡述不全面。這時教師不可一味埋怨學生,要理解他們作為初學者的困難,耐心地引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適當地降低問題的難度,通過一些例題做示范性的答題,逐步地提高他們答題的嚴謹性,久而久之,學生的答題思維便漸漸地開闊了,信心也加強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帶著更大的熱情探索物理知識,建立起學習物理的信心。作為物理教師,要把握這一原則,細心地呵護學生學習的熱情,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消除學習物理的障礙;鼓勵他們在物理浩瀚的知識海洋中盡情地暢游,讓他們帶著興趣、帶著信心、帶著期盼,接受更高層次的物理教育,為高中物理的學習架起最完美的橋梁。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