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作為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生成性教學已經深入人心,廣大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對生成性教學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筆者一直從事初中化學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上對生成性教學也進行了一些嘗試,現就初中化學教學中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捕捉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和思考。
一、學生錯誤資源的捕捉
在課堂教學中一些錯誤或失誤的出現是很正常的,對學生而言,學生在發現錯誤、分析錯誤和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感悟了道理、領悟了方法、增長了智慧;對教師而言,積極處理,沉著應變,提高了教學能力。正確地對待和處理這些錯誤,也許會有許多新的發現,往往能給課堂教學增添不少色彩。
例如,在某節實驗課上,筆者布置了任務:探究呼出氣體中氧氣的含量與吸入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大小關系。學生開始討論方案并進行實驗。他們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呼出的氣體,又收集了一瓶空氣,把燃燒的木條放入這兩個瓶中,關注木條的燃燒情況,但兩個木條都很快熄滅了,無法推測哪個氧氣的含量大。我鼓勵學生再試一次,結果成功了。通過對比學生很快發現前一個實驗失敗是因為木條本身就快要熄滅了,放入瓶中肯定馬上熄滅了,而要想得出準確實驗結論,就一定要保證兩個木條的燃燒程度是相同的。
可以看出,教師不要著急糾正學生的錯誤,而要巧妙地捕捉這些錯誤資源推動課堂教學。
二、學生問題資源的捕捉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思考,鼓勵學生勇敢提問,讓他們大膽質疑、大膽提問,這樣才能活躍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教學《物質的變化》時,筆者讓學生討論:食鹽溶解在水中形成鹽水,將鹽水加熱蒸發又得到食鹽,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新的物質產生?學生都覺得沒有新的物質產生:食鹽溶解于水,食鹽與水的本質都沒有改變;加熱蒸發鹽水是將水和食鹽進行分離。這時有一問同學提出疑問:加熱蒸發鹽水,如何知道得到的是食鹽?這個問題涉及物質檢驗,筆者很吃驚,但是他們剛剛接觸化學,無法用現有的知識解決,于是筆者表揚他提的問題很有價值,并解釋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物質檢驗的知識,以后會學習到的。為了解決大家產生的疑惑,筆者追問:海水曬鹽大家都知道嗎?學生都能回答出:海水在陽光下蒸發了水分就得到了食鹽。筆者補充:食鹽正是通過海水蒸發制取的,海水曬鹽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鹽水蒸發的過程。大家認為鹽水蒸發得到的還是食鹽嗎?學生都表示同意。
在這個案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在將來的學習中會涉及的問題,從中可以看出學生是積極思考的,而且他們敢于提問、勇于質疑,富有創新精神。
三、學生思維火花的捕捉
心理學家魯克說過:“創造能力的素質是每一個人,每一個正常兒童所固有的,需要的只是善于把他們揭示出來并加以發展?!痹诔踔谢瘜W課堂中,教師應該捕捉學生迸發的思維火花,讓他們體驗創新的快樂,這樣的課堂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
例如,筆者在講《物質的鑒別》時提出問題:只能使用一種試劑,怎么鑒別氯化鈉、氫氧化鈉、鹽酸三瓶無色的溶液?
生A:在三支試管中分別取三種無色溶液,向其中添加紫色石蕊溶液。如果溶液變為紅色,就表明該溶液是鹽酸;如果溶液變為藍色,就表明該溶液是氫氧化鈉;如果溶液仍成紫色,就表明該溶液是氯化鈉。
生B:可以用pH試紙測定pH值。若pH>7,說明該溶液是氫氧化鈉;若pH<7,說明該溶液為鹽酸;若pH=7,說明該溶液為氯化鈉。
生C:用無色的酚酞試液來鑒別。(這時有學生反駁:酚酞試液不能鑒別出這三種溶液,它只能鑒別出氫氧化鈉溶液,另兩種無色溶液都為無色,無法鑒別。)
生C:用無色的酚酞能鑒別出來。滴加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是紅色的,將變紅的溶液分成兩份,分別向其中滴加另兩種無色的溶液,若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說明滴加的是鹽酸溶液,另一個就是氯化鈉溶液。(同學們都表示贊同)
師:你很善于思考問題,你借助了鑒別出的物質,來鑒別其他的物質,非常好!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D:用氧化銅粉末先鑒別出鹽酸溶液,然后取氧化銅溶解于鹽酸的藍色溶液于兩支試管中,再滴加另兩種無色溶液,若有藍色沉淀生成,則滴加的無色溶液是氫氧化鈉溶液,另一無色溶液則是氯化鈉溶液。
生E:用氧化鐵先鑒別出鹽酸,然后借助黃色溶液,鑒別氫氧化鈉溶液和氯化鈉溶液,產生紅褐色沉淀的就是氫氧化鈉溶液。
生F:也可以用氯化鐵溶液鑒別出氫氧化鈉溶液,然后借助產生的紅褐色沉淀,鑒別出鹽酸溶液,另一無色溶液就是氯化鈉溶液。
在這個案例中,面對只能用一種試劑鑒別物質的前提,學生想到了利用先鑒別出來的物質繼續鑒別其他物質的方法。教師靈敏地捕捉到了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引導學生沿著這樣的思路繼續去思考其他方法,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激發了他們的思維活力。
總之,生成性教學資源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初中化學教師要發揮教學智慧,善于捕捉生成性教學資源,有效實施生成性教學。
(責任編輯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