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我接我的一位外地同學到牡丹江市考試,考試地點在十六中。我們來到考點時見學校大門的上梁掛著橫幅,上面寫著“十六中考點”幾個醒目的大字。這時,前來接考生的人越來越多,把校門前的大道堵了個水泄不通。
正當這時,從南向北來了一個騎自行車的婦女,車上還坐著一個大該是1年級左右的小女孩。那婦女看人太多,便自行下車,步行前挪。當臨近十六中門前時,小女孩突然問:“姥姥,考點是什么意思?”“考點就考點唄,那還有什么意思!”姥姥不屑一顧地應付著。在小女孩看來,姥姥根本沒有回答她的問題,她又追加一問:“就考一點分也可以,是嗎?”聽了這話,姥姥由不屑一顧變得發怒,訓斥說:“怎么能考一點分啊,干什么要考一點分呢!你這個熊孩子,怎么能這么想呢!”小女孩從姥姥的回答中,沒有得到一丁點兒的答案,卻遭到了一連串的責罵。
這一老一小的對話,全都進了我的耳朵里。我想,姥姥是因為小女孩不理解“考點”這么簡單一詞很不應該而發火。其實這小女孩子的確是不理解“考點”之意才問的。她才多大呀,她可能在想,我身邊的大人,包括老師、父母,天天都在說,要好好學習,考100分。這上面怎么還寫著“考點”呢?她很疑惑,于是才問。沒想到,從姥姥這里,非但沒有找到答案,反到被莫名奇妙地呵斥了一頓。她一定感到很委屈。她沮喪的眼神里含著困惑,不再發問了。
出于老師的職業習慣,我毫不顧忌地對走近我身邊的小女孩說:“這上面寫著的‘考點’就是考試的地點,不是讓學生考一點分的意思。你明白了嗎?”幾乎和小女孩同時轉過頭來的婦女,她的臉上,大有恍然大悟之色。那小女孩的臉上,卻坦露出茅塞頓開的喜悅。
小女孩姥姥的做法其實是很常見的,即使是教師也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作為大人,尤其是教師,不要因為自己覺得簡單,好理解,就認為孩子們也一樣能理解、消化。其實理解消化知識的前題,必須得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孩子那么小,剛來到這個世界才多久啊!他們才學了多少東西啊!怎么能和大人有同樣的思維能力呢?若是要求過高的話,那一定會像那位婦女一樣,不但沒教會孩子,反而還會讓孩子在心中留下疑惑,種下不滿。教師要時時走進孩子們的心里,仔細揣測孩子們的心思,準確地向孩子們傳授他們所需要的,并且能接受的知識。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相得益彰、事半功倍、寓教于樂的效果。
(作者單位:牡丹江市師范附屬小學)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