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導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人們認識事物和從事活動的意識傾向,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非智力因素”中杠桿調節作用的一個關鍵環節。如何在一節課的開始,就把學生的心牢牢抓進文本,讓學生有一種迫切想閱讀的愿望。老師要精心設計導入,可以是一幅畫、一個故事、一個謎語、一首歌、一首詩、一段視頻……來吸引學生,使學生帶著興趣走進文本朗讀之中。
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
現在很多老師給學生的讀書時間很是吝嗇,總是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感悟,殊不知“講解只能讓人知道,朗讀卻可以讓人感受”。學生沒有時間跟文本親密接觸,沒有時間思考,沒有自己的感受,接受的不是文本傳遞的消息,而是教師的思想觀點、理解感悟。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只要對文本讀得充分,讀得深入,對文章的理解就勢如破竹了,對作者表達的情感也自然領會了了。
個性閱讀,與文本真誠對話
在閱讀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體獨有的感悟、體會和理解,創造有利于他們個性化閱讀的平臺。但有些老師在個性閱讀上越走越遠,不僅不能創造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多彩境界,反而陷入了一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自由主義泥潭。在個性化閱讀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也要尊重文本,尊重文本的價值取向,與文本真誠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