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動情,培養語感
學生只有在情境中,語言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可以借助自己獨特的語言描述,為學生創設不同的語言情境,通過形象逼真的錄像,在學生頭腦里構成一幅有聲有色、有景有情的畫卷。學生讀后入境動情,與作者同享詩意般的境界所給予的美感,從而讀出語感。
品詞析句,活化朗讀
朗讀就是借助語言文字這個符號來表情達意。課文里有許多描寫生動形象的詞句,這些正是作者需要表達的情和意。教師要指導學生比較、揣摩富有表現力的詞語,通過進行增補、刪除、替代、變序等方式,使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語言的精練、形象、細膩等特色,學會準確地運用語言來表情達意。
借助想象,感情朗讀
朗讀是把一個無聲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著想象,充滿著不可逾越的情感體驗。小學生的情感是伴隨著清晰的表象和正確的理解不斷深化的。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可依據語言文字,進行定向引導,展開想象,領悟其中的感情。
教師示范,有據可依
教師可在朗讀技巧上做必要的示范指導,無論是放錄音還是教師示范讀,都要根據課文的特點來確定示范的時機,教會學生處理重音、停頓,恰當運用的語氣,節奏、音色等,對一些難讀懂的文章或古詩,可以一開始就示范引路,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放緩坡度。當學生無法達到朗讀要求或者是學生的朗讀出現偏差時,教師可以示范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