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耶魯大學從2006年開始建設網上免費公開課,至今已有21個門類的課程在網上公布,這在中國引起了很大關注。從耶魯大學及其公開課入手,分析了耶魯大學公開課的特點;闡述了國內目前網上公開課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最后闡述由耶魯大學公開課引發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耶魯大學;公開課;特點;啟示
一、耶魯大學及其公開課
耶魯大學,位于美國康乃狄格州紐黑文市,是一所私立大學。耶魯大學創建于1701年,初名“大學學院”(Collegiate Sch001),現在是常青藤聯盟的成員之一。該校辦學條件如教授陣容、學術創新、課程設置和場館設施等在國際上堪稱一流。耶魯大學建有耶魯本科學院、藝術與科學研究生院以及13所專業學院。耶魯大學最強的學科是社會科學、人文學以及生命科學等。耶魯大學管理制度的特色是“教授治校”。
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劃將本校的全部課程視頻在網上公布,以供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人免費享用,基于此,拉開了歐美名校網絡公開課的序幕。每一門公開課的制作費用都來自社會公益基金的支持。后來,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著名大學陸續加入免費公開課建設的行列。免費公開課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關注,網上點擊率迅速上升。
以耶魯大學為例,耶魯大學從2006年開始建設免費公開課,主要由著名學者、教授講授。為渴望學習的人提供優質教育資源。目前,課程門類包括:《哲學:死亡》《博弈論》《政治哲學導論》《聆聽音樂》等共計21門課程。
隨著一些網上翻譯組織對這些課程的翻譯,耶魯大學網上公開課在中國受關注的程度越來越高。
二、耶魯大學公開課的特點
首先,教學形式靈活多樣,語言風趣幽默。有別于國內很多高校教師上課借助于課本、多媒體課件等,耶魯大學很多教師上課時似乎所有知識都裝在腦子里,侃侃而談,語言風趣幽默,思路清晰,深入淺出。比如,耶魯大學講《哲學:死亡》這門課的Shelly Kagan老師,上課時總是穿著牛仔褲、帆布鞋,盤腿而坐,倍感親切,興奮時手舞足蹈,毫無拘謹之感。
其次,師生之間積極互動,自由討論。教師上課時會提出很多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開放式地自由討論,而且問題的答案具有開放性。
第三,公開課以基礎課程為主,如《哲學:死亡》《心理學導論》《古希臘歷史簡介》《文學理論導論》《基礎物理》等,主要面向本科生尤其是新生。這些課程主要由教授講解。
最后,借助于網絡媒體。耶魯大學公開課面向世界,無國界地域之分。所有的講座視頻、教學大綱、筆記等在其校園網站上公開,與人免費分享。這不僅體現出耶魯大學對其課程質量的充分自信,也反映出其勇于接受公眾監督、質疑的寬廣胸懷。
三、目前國內名校網絡公開課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國內網絡公開課的現狀
2011年4月,復旦大學借助于網易在國內推出首個“網絡公開課”,主要是各類講座或報告視頻;2011年11月9日,教育部聯合網易、中國網絡電視臺和愛課程網三大媒體正式推出“中國高校網絡視頻公開課”這一項目,經過嚴格篩選,共有18所高校的20門課程上線,以供人們免費觀看和下載。如《六大名著導讀》《千古名月》《現代禮儀》《航空航天概論》《中國詩歌藝術》等,20門課程多半為人文學科。
按教育部計劃,到2015年,將有1000門網絡公開課與社會公眾見面。
(二)國內網絡公開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 問題
首先,中國高校在公開課建設上開放意識不夠。觀念上的局限使得通過網絡共享教育資源的嘗試遇到了阻力。因為國內高校缺乏開放辦學的傳統,一所大學就是一個“單位”,相對比較封閉,這與“建立沒有圍墻的大學”這一理念相距甚遠。
其次,講授的課程形式依然過于刻板,官腔多。由于教師講授水平的差異,造成講課勇氣不足,甚至缺乏動力。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網友的需求。“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中國高校本身的教育體制和授課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國內高校公開課傳播。”在網絡上公開講課視頻,課程質量需要接受公眾評價檢驗,或許給教師、學者們提出了一個挑戰。
第三,由于長時期以來我國課程過于注重系統學科知識的傳授,與國外課程理念有一定差距,對國際前沿問題的關注不夠,這也是我國課程體系改革亟需關注的問題。
總之,目前國內網絡公開課建設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 原因
首先,國內網絡公開課建設目前還處于萌芽階段,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所難免。對于一個新生事物,我們不可能苛求過多,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公開課。
其次,開放辦學的理念以及勇氣不足。雖然網絡公開課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國內高校關門辦學的方式,增加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機會,但國內高校缺乏開放辦學的傳統,這與其內部管理體制有很大關系。同時,面向社會公開課程,接受公眾的評論與質疑,需要一定的實力和足夠的勇氣。
第三,片面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由于狹隘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致使一些高校不愿意將優質教育資源與兄弟院校或競爭對手共享,不愿意面向社會公開。
四、耶魯大學網絡公開課對我國高校公開課建設的啟示
1 要具有國際化視野,樹立開放辦學的理念
高等教育具有教學、科研、服務社會三大職能。網絡公開課也是傳承文明成果,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一項舉措。高校應該認識到網絡公開課是教育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促進高校服務社會的一項措施。高校應該鼓勵和支持教師把課堂教學逐步發展為網絡公開課,為社會人士提供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建設全民學習型社會。
2 授課的形式以及課程內容需要改變
國內高校很多教師上課依然以“灌輸式”為主,授課內容主要跟著課本走。教師態度比較嚴肅拘謹,缺乏感染力,學生或是正襟危坐,或是“自娛自樂”。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情感交流。有效的課堂教學一定要使師生之間達到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融、思維的碰撞、思想的共鳴。作為高校教師,應該注重改變自己的授課方式,提高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
3 建設網絡公開課
高校與互聯網應展開積極合作,建設網絡公開課,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化,強化大學服務于社會的職能。另外,發展網絡公開課需要社會力量的介入,尤其是社會公益組織的支持。
4 加強網絡課程知識產權的保護,維護學校和教師權益
教師講課的講義、PPT文件以及視頻都凝聚著其智慧和心血,保護其知識產權是理所當然的。因此,一方面,應該積極建設網絡公開課,把更多的優秀課程上傳網絡,面向社會;另一方面,也應該在法律上給教師的知識產權予以認可,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并且建立學術規范予以約束。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