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分析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頂崗實習質量的原因,探討保障頂崗實習質量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中職學生;頂崗實習;質量保障;存在問題;建議;對策
自國發[2005]35號《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規定“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最后一年要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以來,為積極貫徹國家的這一政策,各中等職業學校紛紛安排學生在校期間到企業頂崗實習,以便學生能順利地由學校過渡到企業,順利地完成由學校學生到企業員工角色的轉變。目前,推進頂崗實習的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已基本建立,但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制約頂崗實習進一步發展的問題,無論是從學校、企業還是學生角度來說。頂崗實習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如何保障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的質量,是我們工作在職教一線、直接參與頂崗實習管理的老師需要不斷探索、思考和總結的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 從學校層面來看存在的問題
存在課程設置缺陷,教師本身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實踐教學資源配置不足,校內實踐教學基地數量不足,現有設施較落后,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相對落后,校內實習與頂崗實習不銜接,學生實習專業不對口,頂崗實習過程管理不完善等等諸多問題。
2 從企業層面來看存在的問題
(1)由于種種原因,企業接受學生頂崗實習積極性低。如沒有從立法的角度明確企業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責任。對積極參與頂崗實習的企業稅收等優惠政策跟進不及時,企業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體會不到接受學生頂崗實習的好處,只體會到人力、物力方面的浪費及管理的難度。(2)企業對頂崗實習的學生重勞動輕培養。企業對學生到單位頂崗實習,并不關注學生技能的獲得,而是把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使用,對如何提高學生技能和強化素質培養缺乏熱情和關注,更談不上要引入學校課程教學的相關要素和要求來改進實習過程。一年的頂崗實習中,學生基本上無理論或技能實習的機會,被固定在一個崗位上,很少有機會輪崗,關鍵崗位學生基本無法涉及。
3 從學生角度來看存在的問題
就學生而言,存在角色轉變緩慢,職業素質低,缺乏職業意識,職業素養不高,自我定位不準,職業理想、職業觀念淡薄,眼高手低,缺乏責任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部分實習生不能及時調整心態,實習不能頂崗,部分學生雖然有專業技術等級證書,但實際操作動手能力與企業頂崗實習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這是造成有些企業不愿接收實習生、不愿支付實習生報酬的主要原因。
4 從政府政策層面來看存在的問題
自1996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來,為大力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國家先后頒布和下發了多個法律法規和通知,調動了學校積極參與頂崗實習的積極性。學?;旧夏苈男羞@一法律義務。但卻沒有從立法的角度明確企業在學生頂崗實習中的責任和義務及相關的優惠政策,始終沒有調動起企業參與頂崗實習的積極性,在推進頂崗實習過程中,始終是“學校熱,企業冷”這一狀況。另外,還存在政府及其行政部門、學校、企業、學生開展頂崗實習的責權關系不明確,組織、管理和活動方式的規則系統不健全等問題。
二、建議與對策
通過以上對影響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質量的問題分析可知,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涉及多個方面,我們必須從多個方面來尋找保障頂崗實習質量的對策。
1 充分發揮政府政策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國外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經過長期探索。形成了適合本國國情的成功的發展模式,為本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國由于國情不同等諸方面的原因,不能照搬別人成功的模式,但發達國家政府政策在校企合作的主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值得我們借鑒。政府、政策、制度應是校企合作強有力的支撐,政府在制定有關法律制度時,要有明文規定,達到一定生產條件的企業有接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和教師頂崗實習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充分考慮企業的經濟利益,出臺相關校企合作對企業的硬性考核和優惠政策。為保障政策的執行,建議政府成立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宏觀指導和協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等工作的有序開展。
2 充分發揮學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依然是以學校為主體,職業學校學生專業技能及職業能力、素養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是否愿意接受學生頂崗實習,因此,學校應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積極改革,從多個角度考慮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1)進行課程改革,結合生產實際,編寫校本教材。目前,我國中職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劃分仍然是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學科體系的痕跡十分明顯,教材偏難,相對于生產實際滯后,導致學生在學校學的知識在企業用不上,企業需要的知識在學校又學不到,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弱。為了使課程教學符合學生頂崗實習崗位的技術要求,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應堅持基本理論以“必需、夠用、科學、先進”為原則,突出人才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培養的特色,深入生產企業一線崗位調研,廣泛征求企業行業專家的意見,力求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內容要貼近生產實際。(2)針對學生職業素質較低、職業觀念淡薄的情況,應多層次、多渠道地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和職業意識培養。如職業生涯啟蒙教育,在學生入學初,針對不同專業,邀請相關專業的企業專家到學校開設講座,使學生對未來所從事的職業形成初步認識,激發他們的專業學習興趣。(3)職業意識強化教育。定期組織學生聆聽高年級學生企業實習經驗交流報告或邀約本專業成功人士展示他們的發展軌跡,企業認知體驗、企業文化熏陶。組織學生參觀企業,實地觀摩,了解企業文化,了解崗位的工作內容及任職要求等。(4)加強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實現教學標準與崗位標準的“零距離”。根據實際情況,可積極探索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校企合作模式,如引企入校等,學校為企業提供場地和人才,企業為學校添置設備,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踐教學,實現資源互補和利益雙贏。(5)打造新型的教師團隊,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職業學校的教師大多數是直接從校門到校門,沒有在企業工作的經歷和經驗,對企業的生產過程不熟悉,這樣的教師不具備將生產實際融入教學、解決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所遇到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指導學生頂崗實習時自然底氣不足。打造新型的教師團隊要求學校安排教師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學習企業新技術、新工藝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同時,學校應積極邀請企業選派優秀員工擔任兼職教師。
3 重視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和評價作用
部分學校由于師資、設備等不足,而通過頂崗實習的方式將學生推向企業。他們往往只注重與頂崗實習企業的最初聯系,對學生進入企業后的專業對口情況以及理論輔修、考核評價等后續工作較為忽視,甚至單純依靠企業采取簡單化管理,或者基本放手不管。而企業對頂崗實習的學生而非正式員工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難度,這也是企業不愿接受頂崗實習學生的原因之一。要保障頂嵐實習的質量,頂崗實習管理和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從頂崗實習單位、頂崗實習帶隊教師和學校三個方面人手,三方共同考核,確保頂崗實習質量。頂崗實習單位方面,要求實習單位按照對正式員工的考勤、考評,對頂崗實習學生進行考勤、考評,并將結果記錄在頂崗實習手冊中。帶隊教師方面,專門安排負責任、熟悉業務的教師擔任頂崗實習帶隊教師。對頂崗實習的具體工作專職管理。負責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學生的實習情況,協調和處理實習單位和實習學生之間的問題和矛盾。學校方面,不定期地到頂崗實習單位了解學生的實習和帶隊教師的工作情況,并進行考核。
當然,影響頂崗實習質量的原因很多,需要我們不斷思考、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只有加強頂崗實習教育管理與研究,才能保障頂崗實習的質量,確保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戴四新。陳紹敏,高職院校工學結合課程改革的思考與實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7).
[2]魏崴,常建平,魏影,頂崗實習中DL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8).
[3]田玉珍,中職學校學生頂崗實習的系統思考,河南農業教育,2008(10).
(作者單位江蘇省錫山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