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三的歷史復習是針對各重點知識的第二輪學習,但不能把它當成是簡單的重復學習,因為復習是為了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關鍵詞:理解記憶法;高三歷史;復習
經常能聽到學生嘴里說著“背多分,背多分,背了就能得多分”,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可要是不背,光是依賴理解也不一定就能“得高分”。因為記憶原本就是在歷史學習中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而記憶又分為理解記憶和機械記憶兩大類,理解記憶比機械記憶記得更牢固,效果自然要好很多,所以,我們在高三歷史的復習學習中,應該把理解記憶的方法有效地運用進去,從而快速提高歷史復習的效果。
一、理解記憶法的內涵
所謂理解記憶法,就是有效地借助較為活躍的思維活動,搞清楚事物的重要意義,對事物的結構和層次進行準確的把握,在正確理解事物的本質特征及內部聯系的基礎之上,進行的一種記憶活動方式。對于理解記憶法來說,它的基本條件就是對需要進行記憶的材料,必須正確地理解以及運用活躍的思維對其進行加工,由此可以看出,理解記憶法是建立在更高的智力水平之上的一種記憶。
二、理解記憶法的應用
高三的歷史復習中,有很多知識點,諸如像歷史重大事件發生的原因及其影響,或者是對歷史重要人物的評價以及歷史性概念的提出等等,都是必須要求準確掌握的。下面我就結合實際教學經驗,談談“理解記憶法”在高三的歷史復習中的有效應用。
1 對比理解記憶法
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肯定是不相同的,那么通過對其進行先對比、再記憶的方法,就能較好地把一些歷史事實同“活”的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分析俄國的彼得一世進行的改革和1861年改革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的地方,首先就要對兩次改革的相同點進行分析,然后再對其不同點進行列舉,這樣不但能讓學生記住兩次改革的異同點,還能因為對比記憶,讓學生能更深刻地在腦海里形成印象。
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把性質相同但時間不同的戰爭,在它們所面臨的歷史任務、對歷史產生的作用和各自的領導階級等方面來進行比較,讓比較理解記憶法更好地運用到歷史復習中去。
2 聯系理解記憶法
所謂聯系理解記憶法,說的就是同一時期但是不同國家中發生的不相同或者是相類似的歷史重大事件,對它們進行有效聯系和理解,以此來加深記憶的一種方法。例如,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和印度發生在1857-1859年的民族大起義,從性質上來看,都是屬于反封建主義和反殖民主義的民族解放運動;還有就是中國發生的戊戌變法和日本發生的明治維新,這兩次運動發生的歷史背景雖然是基本相同的,但兩國在具體運動措施的事實上、領導力量的強弱上,以及當時所面臨的國際大環境的不同,最終導致了兩次運動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結局,這也就是中國的變法失敗,而日本的運動卻取得了成功的根本原因。
3 邏輯理解記憶法
只有十分清楚地掌握好各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什么,才不至于在歷史事件的先后順序上出現混淆不清的狀況,也唯有如此,才能達到認清歷史事件本質的最終目的。比如,簡單評述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的產生和發展過程。這一制度是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一項舉足輕重的政治制度,那么在對它進行復習的時候,就要對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做更深入的講解,以便學生能有一個較為完整、清晰的理解和認識。
首先從理論的來源進行分析。在戰國時期韓非子最先提出了這樣的理論,而且當時自春秋戰國開始,各諸侯就長時間地割據稱霸,讓貧苦大眾遭受了重大的災難,所以人民都是非??释軐崿F統一的。
之后就是秦的建立,并在西漢得到有效的鞏固,最后在隋唐的時候得到了相應的完善。它是中國當時特定的生產方式進行發展所導致的必然結果,因為從客觀上來講,它很好地滿足了封建地主階級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需求,從而促進國家的統一、民族的融合、社會的安定以及社會生產的快速發展。
4 歸納理解記憶法
在進行復習的過程中,把相同類型歷史事件的相關知識進行合理的歸納,以此來加深對這類知識的更好理解和認識。
例如,在歷史的課程講解中,我們始終堅持臺灣古往今來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領土,那么結合相關的事實就能批駁以陳水扁為代表的“臺獨”勢力。首先,臺灣在很早的時候就與大陸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在三國的時候,當時的臺灣還被叫做夷洲,吳就派遣衛溫赴臺,有效加強了臺灣和大陸的聯系;其次,在隋唐時期時,當時臺灣被稱為流求,隋煬帝也曾三次派人前往,大力發展對臺關系;后來在元朝的時候,又更名為琉球,它是屬于元朝當時的澎湖巡檢司的;最后就是清朝和晚清時期,清朝的時候是派兵進駐臺灣,并設立了臺灣府歸屬于福建省管。這樣,不但讓臺灣和內地的聯系加強了,也對臺灣的開發起到了促進作用,而晚清的時候就把臺灣正式設立成了我國的一個省級的行政區。
總的來講,高三歷史的復習方法是比較多樣化的,這里我只闡述了在復習的第一階段時可以采用的理解記憶方法。它能夠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把重要的知識點做到融會貫通,并且還能讓學生對以前記得不是很準確的知識點,重新進行加深記憶,讓思維得到充分的訓練,讓知識遷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志佶,淺談高三歷史復習方法[J],學周刊:C版,2011(09).
[2]陳楊霞,淺談2011屆高三學生歷史復習方法指導[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1(12).
[3]趙學征,高三歷史復習技巧攻略[J],學周刊:B版,2010(07).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