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新課程改革為我們每一位教師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暢游其中,展現我們的個性,提升我們的智慧,發揮我們的創造力。
作為奮戰在一線的教師,對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教學,自己也進行過積極、大膽的嘗試,終于摸索出“政治課五環高效教學法”,即把一節課分成相互聯系的五個小環節,每個環節各具功能,真正實現每個環節的優化,以此促成政治課堂的高效率。這種方法切實可行,且卓有成效,下面我以一堂“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的新課教學為例,將這種模式及實際應用介紹如下,與各位同仁共享。
一、創設情境環節
上課一開始,我就給學生展示了“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動畫短片,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從課外收回到課堂,并由此及彼滲透新課的內容。學生看后自然是心花怒放,我則因勢利導,啟發學生思考:人力投入越來越大,為什么產出越來越小?大家七嘴八舌,在我的引領下,結合資料、教材相關詞語,學生較為準確地說出了效率的含義及其表達的經濟社會意義。這樣,學生思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自然融入“效率與公平”的課文之中,可謂事半功倍,學生一開課便成為課堂的主宰。
藝術家羅丹曾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在此借用為:教學中并不缺少資源,缺少的是開發資源的“妙手”和“妙筆”。可從小處入手,展示給學生的可以是問題、名言警句、新聞、故事等。總之,只要能很好地為本節教學關鍵性內容服務,引發學生的興趣的內容都可以采用。
二、探究活動環節
我把這一環節分成兩個部分:
1 引領探究
課前教師根據備課的內容精心擬定,將學生讀課文要弄懂的內容展示在幻燈片上,讓學生根據這些問題進行自主或合作探究。如在《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一課中,我再次就動畫短片提供的信息進行設問:假如你當長老,為改變這一局面,你會用什么措施來調動大家挑水的積極性?通過這種啟發性的思考使得學生思想由淺入深,進一步提出問題:閱讀教材第60頁兩個觀點,你認同哪個觀點?請說出理由。重復淺顯的表面問題,把學生的“探”與教師的講巧妙結合,主體和主導雙雙發揮作用。
2 質疑互探
葉瀾教授曾指出:“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在上段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則鼓勵學生對課文內容大膽質疑,在其他同學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再加以講解。這堂課中學生就提出了“效率與公平之間的關系”以及“當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等問題,由此,同學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這樣在同學和老師的共同探討與合作中,在不同的教學主體之間進行著思想的交流。以思想養育思想,以智慧啟迪智慧,從而在課堂上讓智慧匯成海洋。
三、整合知識環節
這一環節的任務是對本框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對課堂教學進行整堂回顧,并弄清框標題與目標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網絡,在學生總結發言的基礎之上,教師進行適當點撥,將問題補充整合。我將《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這框主要歸納為兩個大的知識點:一是按勞分配為主體(決定因素、內容、要求、必要性、意義、原因等),二是多種分配方式并存。這樣,將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了,更重要的是可以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有利于下一節課的學習。
另外,我們教師講課往往是以教材為依據,但有些教材也存在某些不成熟或有缺陷的東西,這樣在不適應教學需要的情況下。教師可通過知識整合的方式,在實踐中不斷用心探索,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去應用教材,這樣更有利于提高授課藝術和課堂質量,有助于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使得教師的教案更加精益求精。
四、學以致用環節
顧名思義,這一環節的任務是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所學知識得到印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能力之目的。思想政治課是非常靈活而且十分貼近生活的學科,我在擬題時,不僅考慮到要抓最關鍵、最能體現新學的知識來精心設計例題,而且要精選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當然,還要做到難易適度,以讓學生“掂掂腳跟就能摘到果子”為宜。講到分配方式,我就借用了華西村的實例,引導學生思考我國如何實現分配方式,并給學生解說國家近幾年為實現社會公平采取的各種政策措施,體會人民政府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的職能,在運用中不斷加強對知識點的進一步理解,從而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五、拓展提升環節
在我看來,政治教師應該像廚師那樣,在課程中額外放人一些“調味料”,使政治課成為好看、好吃的“佳肴”,當然,教師得在學生能掌握的可能性范圍內合理拓展。在日常的教學運用中,拓展按內容的性質可以分為理論性拓展、實踐性拓展、運用性拓展。在《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這堂課的結尾,我設置了一個拓展題目,主題是:周邊居民的收入差距狀況調查。要求寫出調查提綱,側重某一群體,在600字左右,調查報告得有理有據,旨在活動中鞏固本節課核心知識點的認識,并形成能力。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以上介紹“政治課五環高效教學法”,在行為上關注的是教師,指向的是學生,它的最大特點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指數高。在運用時,教師可根據不同的講授內容以及不同類型的學生,對部分環節進行適當調整。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