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項目課程理論的指導下,中等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學活動,進行了一輪深入的課程改革,在重新整合項目課程學習任務,實施項目課堂教學之后,如何評價學生的學業成效?值得進一步加以關注與探索。以其中一門具體的專業項目課程為例,在項目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分析其學習目標、學習任務與學習活動的設計以及結合項目教學的實踐活動,嘗試構建一個可供借鑒的學生學業評價方案。
關鍵詞:項目課程;學生學業評價;評價方案構建
一、項目課程理論下。物業管理法規課程的內容重組與任務設計
(一)項目課程與項目教學的基本定義
項目課程“是指以工作任務(項目)為中心,選擇、組織課程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模式。”
職業教育項目課程定義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組織課程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強課程內容與工作之間的相關性,整合理論與實踐,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效率。
項目教學法是項目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完成—個完整的‘工作項目’而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在項目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在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學中,創設近乎真實的職業環境,設計相關工作任務(項目),讓學生參與與體驗項目的制作完成過程,以達到更有效的教學成果。
項目課程改革,是當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在中職專業課項目課程的教學實踐研究中,引入項目課程理念,進行項目教學實踐,改革與完善學生學習評價,也必然地會成為當前重要的職教課改活動。
(二)項目課程物業管理法規學習內容的重組和學習活動的設計
1 學科體系下,課程物業管理法規的弊端
物業管理法規是物業管理專業學生必修的核心課程之一。物業管理法律法規學習內容主要是:學習一系列的由國家權力機關或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訂的,旨在調整國家及其有關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在物業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一系列特定的物業管理法律規范。
物業管理活動中的法律規范,具體來講包括物業管理法律、物業管理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以及地方性物業管理法規和規章。如《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物業管理條例》《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等。
在舊的學科體系下,物業管理法規的課程內容,主要是分章節進行的,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各個學習的法規內容相對孤立、理論味重、學習內容枯燥、學生沒有參與的熱情、學習效率低,而且通常僅僅是借助卷面考試來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效,等等弊端。
2 項目課程理論下,物業管理法規學習內容重組和學習活動的設計
項目課程理論下,課程物業管理法規主要的變化就是:學習活動是模擬設計在物業管理活動的過程中,為完成一項物業活動任務,要求掌握與使用與之相關的物業管理活動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等內容,設計項目學習任務、組織學習過程、達成學習目標,最終促進學生學業的提升。
主要分為三個層次:
(1)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能了解相關物業管理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內容,特別是一些規范性的應知應會要求,要做到能熟悉地解釋。
(2)技能目標
能在相關內容學習的基礎上,在模擬的物業管理活動中加以運用,順利實施,體現一位專業人員應具有的技能素質。
(3)情感目標
通過項目學習、學生自主與小組合作學習、情景模擬等,激發自信心,培養物業管理專業的職業意識、職業素養、職業歸屬感和團隊精神等。
圍繞物業管理行業的典型工作過程,結合項目課程物業管理法規的學習目標,借鑒項目教學的理論,可以將課程學習內容整合為一個學習項目,并按一定的順序設計出階段的任務。具體如下:
任務一:夯實學生的物業管理法律法規知識基礎
學習內容:物業管理法律法規知識基礎
主要知識點:物業管理法律規范、法律關系、法律責任等。主要是為下一步學習物業管理法規打好知識基礎,提升法律的常識,培養守法的意識。
主要學習活動:生本小組學習,生活與行業案例的討論、學生體會的交流等。
任務二:熟悉流程、嘗試進行模擬物業服務企業的設立
學習內容:《公司法》《物業服務企業資質管理辦法》
主要學習知識點:公司與公司法的概念;公司的特征;公司的分類;物業服務企業的認識;物業服務企業的資質及其具體條件規定;物業服務企業是如何設立的。(后兩個知識點為重點學習內容)
學習活動:(1)生本小組學習,制作課件,課堂展示交流。
(2)模擬創建企業活動(能力拓展):依據《公司法》《物業服務企業資質管理辦法》的規定,以小組為單位模擬創建物業服務企業。(內容包括:公司名稱、公司的類型、章程、法人代表等職務分工、資質、注冊資金、辦公地點等)。展示形式:借助課件、電子文檔等方式,舉行公司成立發布活動,展示公司設立的過程。
任務三:了解物業項目招投標、簽訂《物業服務合同》
學習內容:《合同法》《物業服務合同》
主要知識點:合同與合同法的概念;合同訂立的程序(要約與承諾);合同成立、生效、履行和違約承擔的方式等;前期物業服務合同與物業服務合同的區別與關系;物業服務合同的格式、主要內容。
學習活動:(1)生本小組學習,課堂交流展示相關知識點的學習成果。
(2)模擬簽訂合同簽訂過程。以學校為甲方,小組模擬公司為乙方,借助物業服務合同的范本,編寫一份接管校園物業管理的服務合同(主要注意合同的格式、主要內容)。
任務四:熟悉典型工作任務,模擬物業管理過程的相關規范
學習內容:《物業管理條例》
主要知識點:《物業管理條例》的七項基本制度;八個方面告知規定;明令六項禁止行為;規范兩項書面合同;法規授權四項規定等內容;與業主、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其他相關單位和組織在物業管理活動中的權利與義務等。
學習活動:(1)生本小組學習,通過課堂交流學習,能熟練地掌握條例的內容。
(2)案例分析活動、或校園模擬物業服務管理活動中,能正確運用條例的相關法規規范,來評析、處理展開物業管理服務活動。
任務五:物業管理服務收費
學習內容:《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
學習知識點:實施的目的、包干制與酬金制的計費方式、物業成本與物業服務支出的構成,建設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和業主委員會等的相關職責,專項維修資金的使用范圍等。
學習活動:(1)課前學習與課堂展示學習成果。
(2)小區物業服務收費情況調查與匯報交流。
(3)模擬物業服務收費情景演示。
任務六:物權法與其他相關房地產法律法規
學習內容:《物權法》《城市房地產管理辦法》
學習知識點:《物權法》概述以及第六章與物業管理方面密切關聯的內容;《城市房地產管理辦法》有關土地產權、土地有償出入方式以及產權登記的相關內容。
學習活動:(1)生本小組學習,通過課堂交流學習,能掌握知識點內容。
(2)案例分析活動、或模擬活動中,能正確運用相關法律法規的規范要求,來評析、處理模擬活動中的情況。
二、項目課程理論下,學生學業評價方案的新構建
(一)學生學業評價及目標
學業評價是指以國家的教育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恰當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徑,系統地收集學生在各門學科教學和自學的影響下認知行為上的變化信息和證據,并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
積極推進評價改革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職業學校的學生學業評價應具有鮮明的職業特色,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評價重點應關注學生在專業上的成長與發展,對職業技能的掌握以及職業素養的養成,并激發學生潛能,促使和諧發展。在新的項目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課程評價以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為依據具有不合理性。因此對學生的評價應走向學生學業評價,強調學業過程、學生發展和活動表現,讓學生學業真正滿足社會和個人未來發展的需要。
在項目課程新理念的指導下,圍繞物業管理法規教學內容的項目任務學習,學生學業評價目標就是:運用項目教學理念、生本教育的理念和教學模式,圍繞工作任務,在項目教學的整個課程學習過程。通過科學的方式方法、合理的評價結構,來綜合評價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和職業意識素養等學業發展過程。
(二)項目課程下,物業管理法規學生學業評價方案的構建
1 學業評價方案組成
物業管理法規課程學業評價組成主要分為“兩大項七小項”:大項包括任務實施過程的表現性評價和任務完成效果的終結性評價兩大部分,適當加大了第一大項過程性評價的比例,前者占60%,后者占40%。七小項分別為:小組前置任務的交流展示、小組合作任務完成表現、工作任務的階段效果、任務完成中的創新表現、應知應會專業知識掌握、工作任務的最終完成效果、其他加分情況等。詳細如下表:
(三)學生學業新評價方案的實施
1 學生學業評價的實施
學生學業評價的實施是一個略顯反復的操作過程,需要師生持之以恒的堅持。實施過程具體可包括實施前的學習說明、實施的組織、階段性的評價反饋、學業評價的結果公示等環節。
為了評價的公平和發揮評價的積極激勵作用,操作上可由教師總負責,學生(科代表、學習小組組長等)協助。方式上可分為師評、組評、自評等。
2 改革傳統期末知識技能測試的方式及目的
徹底淡化傳統期末卷面考試的方式,圍繞項目任務,設置考核內容,采取面試(技能考試)、筆試相結合、或口試的方式展開考核。其中,如上表“5.應知應會專業知識的檢測”可進行筆試考核、口試的方式進行,旨在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對于上表其他各項,如“6.運用專業知識、技能等專業素質完成項目任務的表現”則建議采用技能實操的考核方式,以求在動態中、仿真工作過程中,真實地考查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運用效果,以工作任務的完成效果來評定學業成績。
三、學生學業評價新方案的特點
1 關注項目課堂,關注學生在工作任務完成過程中的表現,發揮綜合評價的積極作用
學業評價方案集“專業知識、崗位技能、職業素質”三位一體,突破了單一“知識型評價標準”,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運用、技能的掌握,綜合素質的提高,引導、激勵學生按照崗位職業能力的需要,全面學習,努力攀登。這種綜合性評價,實現了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學”與“職業素質教育”的兼容。
2 多元評價,促進項目教學下學生的有效發展
在學業評價方式運用上,采取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等多元評價,甚至可以引入第三方評價(如活動時邀請的嘉賓評價)等,從多個方面、多個視角對學生在項目學習指引下,完成工作任務的效果等學習過程進行一個更全面、更客觀、更科學的評價,學生在評價中,由被動變為主動,在創設的積極的職業氛圍中,給學生成功的情感體驗,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模擬工作活動的信心,從而最終促進項目教學下的學生的有效發展,促進學生全面職業素質的提升。
項目課程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研究的熱點,職業教育的實踐證明,項目教學也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中職專業課教學中,除了課程的規劃、專業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外,學業評價同樣是職業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學業評價方案以及評價的結果是考查項目課程是否有效的重要途徑和方式。美國社會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人性本質中最殷切的是‘渴望被肯定、被賞識”’。通過實踐,我們感到,開展合理的學業評價,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在項目教學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探索、力圖構建一個相對合理、公平,而且易于操作的學生學業評價方案,對推進項目教學的課改成效、對真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對職業教育的終極目標——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人才,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石偉平,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M],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06.
[2]陳德豪,物業管理理論與實務[M],1版,廣州:廣東省經濟出版社。2005-01.
[3]崔允漷,王少非,夏雪梅,基于標準的學生學業成就評價[M],1版,上海:華東師范出版社,2008-09.
[4]萬偉,教學評價方法與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5]戴春林,中小學學業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
(作者單位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