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議練悟”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是對新課程理念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原則的一種理性解讀。學習是學生的事,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導學議練悟”主流教學模式中,“學議練悟”均為學生主動學習行為,正是抓住了教學的本質特征,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均站在新課程教學的前沿。
盡管學生的學習是以“學”為核心的,但是學什么?怎么學?是學生不可能把握的。“學”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有選擇性、學與思相結合、融會貫通。而“學”的選擇性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才可能實現。“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正是說明學習的選擇性。故而,“導”就成為“導學議練悟”主流教學模式的核心與關鍵。
但是,傳統意義上的理解,“導”就是導入新課,這顯得太狹隘,也必然降低“導”的功能與作用。說文解字中對“導”的解說如下:“導”會意字,金文從行(街道)從又(手),從首,會手在頭前于路上引導前行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道”,是“導”的本字。本義:“道,所行道也,從足,從首”,本義當為引導;演變:引導,疏通,開導。
“導”在主流教學模式中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一、應該具有“導入新課”的含義
學生學習什么內容,只是根據教材編寫的內容進行。但是,對教材編寫內容的地位與作用,學生不清楚;經過學習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更是模糊不清的;編寫的內容是不是重點內容,難點在哪兒,學生摸不著頭腦。因此,教師幫助學生選擇學習的側重面,告訴學生應該達到的學習目標,自我檢測的標準,重點解決的問題是保證學生“學”得有效、“學”得高效的前提。同時,教師“導人新課”的方式,對學生具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和重點、把握學習方向、聯系新舊知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般“新課導人”有:
1 從舊知識的發展方向上導入。比如:由于函數的奇偶性是描述函數圖象的對稱性,而函數的單調性是描述函數的變化方向與自變量的變化方向相同與否,一般是從函數圖象的上升與下降人手的,那么,奇偶性從圖象的對稱性到對稱性的數量描述角度引入是恰當的,不但欣賞了對稱美,而且溝通了知識之間的聯系。
2 從游戲中體現的數學問題上導入。比如: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可以從教師每次給學生10元錢,而學生每次還給教師上次的兩倍的錢,看誰劃得來而引入,可以讓學生充滿激情和求知欲望。
3 開門見山,直接導入。直接告訴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以及該內容的地位與作用,比如:集合的基本運算。
4 在操作實踐中導入。比如:橢圓的定義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按照要求,在紙板上畫出到兩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動點的軌跡。
5 在問題研究中導人。比如:秦九韶算法,就可以在解決多項式的運算長度中研究是否可以優化算法入手,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新知識實際上是對已有知識的不滿足”。
二、應該具有“疏導”功能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此時,教師的“導”就應該體現在問題疏導上,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難。“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這個意思。幫助學生溝通知識的前后聯系,認識方法和認識渠道,讓學生知道知識該如何應用,從而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思考。達到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層面的目的。
一般說來,一切外在的行為,必然受到一定的心理背景所支配,學生學習有障礙,從某個角度說,實質上是心理有障礙。因此,“疏導”從另一個角度看,主要是學生心理疏導,讓學生正確認識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能夠勇敢地面對困難、挑戰困難,把困難當做自己成長的契機和資源,培養學生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探究精神。
“疏導”,不僅是一個教學環節,更應該貫穿于課堂的始終;“疏導”不僅應該解決學生知識上的障礙,疏通知識脈絡,使知識連貫,實現融會貫通,還應該疏通學生的心理障礙,讓學生心里充滿陽光,永遠對生活與學習充滿激情與追求;“疏導”不應該僅限于課堂的整體,更應該落實在課堂上的每一個學生身上,真正地實現關注每個個體,讓每個學生充分享受課堂教學的平等,實現差異化的課堂教學。
比如說,學生由于基礎薄弱,學習上總是遇到太多的困難,看到其余學生總是學得很輕松,從而會產生自卑感。如果教師不及時介入,疏通心理障礙,讓學生準確認識自己遇到比別人多的困難的原因,那么學生必然會產生厭學情緒,久而久之,就會墮落成為真正的差生,那時,再想教育就真正很困難了。
三、應該具有“引導”功能
教師不應該僅是教給學生知識和方法,還應該成為學生成長的陪伴者、引導者。教師更多的應該承擔“導師”角色。我們不應該陪著學生慢慢變老三年,而應該引領學生,讓每堂課充滿樂趣,充滿激情,充滿收獲,忘記疲勞和痛苦。將三年的學習時間變成學生成長過程中難以忘記的一段成長歷史。
古人說:“書到疑處翻成悟”。沒有疑問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學習,是沒有效率的學習,沒有價值的學習。教師應引導學生尋找疑問,找到疑問以后應該引導學生解決疑問。正所謂“無疑教有疑,有疑則無疑”。
總而言之,“導”是課堂上教師存在價值的體現,是教師地位與作用的高度概括。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正是由“導”的效益高低所決定的。“導入”的質量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疏導”的質量決定了學生成長質量的高低,能力提升的快慢,問題解決的多少;“引導”體現了教師人格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的影響程度和讀書習慣的養成狀況。
要想讓“導學議練悟”主流課堂教學模式成為我校提高教學質量的抓手,成為我校的課堂教學特色,成為我校沖出重圍,獨樹一幟,快速占領廣元教育高地,實現成為真正名校的夢想,必須加強“導”的研究和領悟,讓每堂課“導”得精彩,“導”出特色,“導”出我們的輝煌。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元市新紀元廣元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