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教材的編寫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需要的變化,一些歷史老教材已不能適應課堂教學的需要,因此,需要重新編寫,以更好地服務于歷史課堂教學實踐。
關鍵詞:歷史教材;編寫;思考
新編歷史教材是培養21世紀新人才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一項重要工程,是歷史教學發展的需要。在歷史教材的重新編寫中,有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一、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新的歷史教材不僅要注意史實的正確性和科學性,還要注意將史實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加強歷史學科與日常生活、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的聯系,爭取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實現突破和創新。
1 加強歷史學科知識與生產、生活的聯系
要增強歷史學科與現代生活、生產的聯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精神。歷史教材的編寫不只是為了讓學生明白祖國的歷史和由來,而更多的是讓學生從歷史事件中,想到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比如,讓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不僅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和一些仁人志士的愛國壯舉,更多的是讓學生通過這些歷史人物和歷史史實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從這些歷史人物和史實的身上吸取教訓,獲得啟發,使學生在生活的道路上能夠減少一些前人的錯誤,繼承前人的優良傳統。還比如,讓學生學習洋務運動,了解洋務運動的發展和失敗,是讓學生將洋務運動和當今的經濟發展聯系起來,總結出經濟發展的道理,更加明白我國發展經濟的必要性。
2 加強歷史學科知識與現代科學技術的聯系
歷史并不是單純地講述史實,歷史也講述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同時歷史學科本身也是一門重要的具有科學性的學科。在講到新中國以后的歷史中,歷史教材的編寫有一部分是關于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科學技術成就的。在重新編寫歷史教材的時候,也要將一些我國重大的科技成就編寫到歷史教材中來,讓學生對我國的一些重大科技成就產生一種自豪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并且將歷史的發展與科技的發展有機地聯系起來,看到科技進步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從而更加重視科學技術的學習和歷史的聯系研究。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我們所說的創造性思維就是指克服思維定勢的思維活動,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新穎性和獨創性。新的歷史教材的編寫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聯想,發揮學生的想象活動,敢于對歷史問題提出質疑。新的歷史教材能夠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新編歷史教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巧設懸念,巧妙質疑
在歷史事件的講解中,可以配置相關的圖像、圖表和演示等,對學生的積極性思維進行有力的誘導。對一些歷史人物的講解可以給學生留下一些空白和懸念,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自主學習和查找資料,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講述一些關于歷史人物的事件之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論證。比如,當從正面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時,教材可以巧妙地提出質疑,引導學生去查找該歷史人物的局限性,使學生全面地看待歷史人物和歷史問題。
2 繼承與發展相結合
編寫新的歷史教材要繼承以往教材的準確性和概括性等優點,同時又要突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同時。新的歷史教材要參考眾多的歷史資料,通過對這些歷史資料的整合和分析,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知識,吸收眾多歷史資料的長處和優點,去掉其不符合教學的因素,使新的歷史教材更符合教學需要。服務于教學實踐。
3 力求創新,注重開闊學生的思維
舊的歷史教材注重史實的講解和記憶,會使學生感到枯燥。新的歷史教材的編寫要在講述史實的基礎上,科學地提出問題和質疑,讓學生根據問題提供的線索,自主思考一些重要的歷史問題和歷史現象,培養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敏感性,引導他們自覺地學習歷史知識,獲得新的體驗,讓學生喜歡上歷史學科,自覺地投入歷史學習中。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一些舊的歷史教材需要進行改編,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在新的歷史教材編寫中,要注意教材內容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此外,歷史教材還要改變以往單純講解歷史知識的做法,注意從多角度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歷史學習過程不僅是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記憶過程,也是一種思維的培養與形成過程。
參考文獻:
[1]解學慧,美國歷史教材的編寫原則及其在教材中的實施[J],歷史教學。2004(12).
[2]馬執斌,樹立新的歷史教材觀是當務之急[J],歷史教學,2005(06).
[3]何成剛,歷史教育的價值:回歸人文精神[J],北京教育,2002(O2).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安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