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要求確立新的學習方式,一改被動的、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代之以適合學生自主發展、主動學習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不是自由學習,當學生意識到他們在學習中的自主地位時,語文教師如何在學生自學語文的過程中起到督導作用,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呢?
一、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設計師
教師應根據課程計劃的總要求,以課程標準為指導方針,做好語文實踐活動的宏觀規劃工作。譬如,在春秋季節,我們以模擬導游為載體進行口語訓練活動;在雙節期間,結合單位的文藝會演,進行海報設計、主持人臺詞撰寫、慰問信,等等。
二、教師是學生活動中的航標燈、風向儀,應當做好導趣、導向、導路工作
在具體活動中,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引路工作。有前瞻性地教給學生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譬如,在上網檢索資料之前,講授一些圖書分類的知識、關鍵詞的知識、上網相關技能、口語交際技能等。如對學生提出風景名勝區的地質地理知識,作為教師,知道的也非常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做的就是指點學生找到需要的答案即可,沒必要也不可能把涉及天文、地理、財經、人文的知識全部告訴學生。
三、教師應該是學生活動中的參與者,而不僅僅是一個旁觀者和批評者
教師只有參與到活動中來,才會適時地發現學生活動中出現的迷茫與困惑,并給予恰到好處的點撥與指正。俗話說“蹲下來看孩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教育作為“文化一心理”過程,所關注的是理想個體的生成與發展,它有這樣兩個相互制約、相互連結、相互規定的基本點,那就是:價值引導和自主建構。構建基于價值引導與自主建構相統一的教育,從學生的成長過程來說,是精神的喚醒、潛能的顯發、內心的敞亮、主體性的弘揚與獨特性的彰顯;從師生共同活動的角度來說,是經驗的共享、視界的融合與靈魂的感召。
何塞·馬蒂說過:“教育是一種武裝人們的方式:它對人負有一種無可逃避的責任;它需使人能夠適應生存的時代,而不致將他排除在人生的最終偉大目標之外;它將開啟世界的鑰匙——獨立和仁愛援之于人,賦予他作為一個自由人只身跋涉而步履輕捷的力量。”
(作者單位遼寧省大連市長海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