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聽讀說寫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側重培養他們聽、說、讀、寫的良好習慣,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培養聽的習慣
1 用筆聽
這支筆的作用很大:它既可以讓學生在書本中畫出聽講時重要的信息,也可以在聽的過程中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這一支筆,可以很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 用眼聽
用眼聽就是要求學生要注意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眼要盯著老師的板書和老師講課時的表情動作,耳要聽清楚老師講課的內容,要聽得準確,聽出重點,聽出弦外之音,聽出老師講課的意圖。
二、培養說的習慣
1 課前說話
從最早期的自我介紹、解讀名人名言到介紹一則故事,從故事中找出中心進行作文的立意訓練,再到推薦一本好書,開展多樣的課前說話訓練。
2 課堂說話
僅憑三分鐘的課前訓練是永遠不夠的,口語訓練是應該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例如,要求(或鼓勵)學生對老師的講解、同學的表達,或就教材本身提出不同的或獨到的見解,引導學生去“發現”文中沒有被老師講到的精要之處等等。
三、培養讀的習慣
1 自覺誦讀
其實學習語文的過程,讀是十分重要的。熟讀、成誦,能夠使我們對文章的體裁、表達方法、文章的層次脈絡有一個無形的印象,然后用這種無形的印象去影響以后的閱讀、寫作,從而形成自己的能力。
2 廣泛閱讀
語文的學習僅靠課本是不夠的,那些語文成績優秀的學生,往往是有著廣泛閱讀基礎的學生。要讓學生養成只要桌面上有什么書、報都可以一看的習慣,把其他科目的教材也當成是課外閱讀的對象。
四、培養寫的習慣
1 經常動筆
經常動筆是寫作的前提,有的學生在平時沒有寫作,一到考場上就不知道如何下筆。其實,寫自己的所思、所感,經常動筆,就會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就會有物可寫,有事可寫。
2 反復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因此,學生要反復修改自己的文章,或者讓其他同學幫忙改。不僅上交的作文如此,自己平時的練筆也要在定稿之前改,過一陣子后再拿出來改,這樣反復改出來的文章才是他本人最滿意的,也是最能夠提升他寫作能力的一個方法。
3 規范書寫
有了自己的寫作經驗和寫作內容,在平時的訓練中我還要求他們一定要規范書寫,具體包括標點準確、不出現錯別字、字體端正、字跡清楚,卷面整潔。
(作者單位福建省尤溪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