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茫茫的高考大軍隊伍中,有一支特殊的群體——藝術生,他們的數量雖然不是占很大比重,但是很多老師和家長重點關注的對象。由于專業特殊性,他們只能在短短的3個多月里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實現他們的藝術大學之夢,而地理學科又是他們很難跨過的一道坎,如何在剩下的時間里為這些藝術生的地理高考復習沖刺提供思考和建議?它是擺在廣大地理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關鍵詞:藝術生;高考;地理;復習
藝術生,一個特殊的群體。讓人身心俱疲的藝術專業考試和紛繁復雜的文化課程復習經常讓他們焦頭爛額,顧此失彼。凡教過藝術班的文化教師都知道,藝術班的教學與文化班的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不但要學習專業課,而且還要學習文化課,這樣勢必會分散他們的精力,從高考成績來看,也能證明這一點。絕大部分學生屬于“弱勢群體”,學習能力很差,學習成績基本上處于高三年級的中下游,而且學習生活習慣也差:睡覺、講話、玩手機、吃東西、頂撞老師、遲到、曠課、早退、不交作業、考試舞弊等情況時有發生。由于藝術生在高三的上半年一般主要從事專業訓練和考試,不能像文化生一樣進行一個完整的高考一輪復習,一般等學生專業考試結束已是3月中旬,距高考只有兩個半月的時間,而地理往往又是藝術生高考失分的重“災區”,好多學生的專業成績能達到重點大學的分數線,而文化課卻上不了線。
一、藝術生的特點
1 文化課基礎薄弱
藝術特長生在藝術方面具有一般普通高中學生所缺乏的特長,但是他們的文化基礎知識普遍低于同屆文化班的學生。在升入高中時的文化課總分與平行文化班的總分相比,有四五十分左右的差距,甚至更多,這就顯示了藝術生在文化基礎知識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先天不足。
2 學習興趣不濃厚
藝術特長生對藝術專業的學習,表現出較為濃厚的興趣和自覺性,對專業課的學習情有獨鐘,緊抓不舍。但對文化課的學習態度,顯得懶懶散散,不那么自覺,熱情偏低。
3 思維方式單一
藝術班的學生具有形象思維活躍和動手能力強的特點,但缺乏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習文化課時,也明顯暴露出了這方面的弱點,他們能記住公式、結論等機械性的東西,但疏于推理過程,解題缺乏思路,過程比較雜亂。
4 學習習慣較差
大部分藝術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諸如,學習無計劃或無法堅持而導致學習無序、課前不預習、上課聽講易走神、聽課抓不住中心、不會做筆記、覺得練習過難不想做,或貪玩不愿做,或抄襲別人答案,沒有復習、總結,學習需要督促,主動性不強。
5,學習意志力較弱
學習是一件苦差事,而大多數藝術生在學習上沒有表現出堅定的意志力,如,上課遇到聽不懂的地方時,就聽不下去,思想開小差。常因課堂內外的一些小事而浮想聯翩,有些會做一些小動作,小聲說話或在稿紙上、課本上、課桌上寫寫畫畫。
二、藝術生高考地理復習策略
1 一輪復習,抓住重點,夯實基礎
由于高一、高二學生對文化課學習不夠重視,導致基礎非常差,有些學生連中國在哪個大洲都不知道。所以,所謂的第一輪復習就相當于上新課。但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復習必修、選修四本書和世界地理的內容,顯然不可能。這就要求教師對復習內容進行精心篩選,將考試出現頻率比較高的重點知識詳細復習。如,自然地理里面,可以先將天文部分的計算題跳過,因為這是整個地理最難的一部分,加上基礎不牢,教師講解也是在做無用功。
2 合理分配課堂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藝術生上課時注意力往往不能長時間集中,所以,教師整節課都在講,效果并不好,這就需要合理科學地分配時間??梢圆捎媒處熯呏v,學生邊記,或先講后記的分配方法。如,在復習氣候類型時,教師先用二十五或三十分鐘對氣候的特點、成因、分布等的重、難點進行講解,剩余的十到十五分鐘留給學生背誦。因為長期以來,藝術生就沒有課后背誦的習慣,即使安排了任務,也往往是流于形式,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3 重新編排復習內容,舉一反三
對藝術生來說,他們往往不能按所訂資料上的順序來復習。由于外出考試,真正的復習時間比較有限,加上基礎薄弱。所以必須重新編排復習內容。將一個系列、有因果關系的知識串起來,這樣既可以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學生不容易遺忘,又可以節約時間。如,復習氣候時,會涉及氣壓帶、風帶、洋流、自然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氣象災害等知識點,所以應將它們放在一起作為一個專題來復習。
4 精選例題,注重解題技巧的歸納
由于資料上的練習題太多,且多數較難、偏或質量不高,尤其對藝術生來說,適合的練習題就更少。所以這就需要教師精心挑選習題或自己編寫、搜集一些適合他們的習題。如氣候類型的判斷,這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知識,雖然學生能掌握判斷方法,但不一定會用,這就需要多做練習,而資料上的題型多數是常見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起不到很好的練習效果。
總之,高考復習對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處理問題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很重要,要想讓藝術生的文化課成績有大的提高,不能光靠高三這一年的復習,萬丈高樓平地起,還得從高一抓起,將基礎打牢。我們教師需要以崇高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長期艱苦地探索,堅持不懈地努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