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家書屋就像一座座微型圖書館,被譽為農民朋友的終身學校。通過對洛陽市農家書屋建設的深入了解,從洛陽市農家書屋建設運行現狀入手,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強農家書屋建設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思考
農家書屋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是農村文化大院的重要組成部分。農家書屋就像一座座微型圖書館,把科學文化知識送到農民的家門口,起到了讀書育人、讀書致富的雙重功效,被譽為農民朋友的終身學校。對貫徹黨的文化惠民政策,實現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具有重要意義。近期,本人通過對洛陽市農家書屋建設的深入了解,結合農家書屋的運行現狀,產生了一些想法和建議,希望能為以后農家書屋建設提供參考。
一、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由來和指導思想
2007年3月,新聞出版總署會同中央文明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農業部、國家人口計生委聯合發出了《關于印發(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農家書屋”工程。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切實解決廣大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促進新時期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依據中央要求,洛陽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文廣新局(原新聞出版局)于2008年12月聯合下發了《洛陽市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實施方案》。
二、洛陽市農家書屋建設的目標任務
洛陽市共有行政村2997個。農家書屋工程2007年試點建設了3個;2008年開始正式建設,當年完成建設任務230個;2009年完成建設任務322個;2010-2011年完成建設任務143個(其中2010年任務435個,2011年任務1000個)。截止2011年年底共計完成1990個。按照新聞出版總署2012年實現全覆蓋的目標,2012年洛陽市建設任務為1014個,此任務量已錄入全國農家書屋管理系統并列入洛陽市責任目標考核。
三、洛陽市農家書屋建設的標準配置與資金管理
洛陽市農家書屋嚴格參照總署有關標準,建設場地主要是利用村委會、村黨組織活動場所或村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也利用村級學校或村民閑置的住房辦書屋,因地制宜、綜合利用,以方便群眾為宗旨。書屋的面積20平方米以上,一般配備5個書柜和1套閱覽桌椅,條件好的書屋還配有電視機、影碟機等。有網絡條件的可配備電腦,為農民在種、養、加和產、供、銷方面提供信息咨詢和信息發布服務;農家書屋配備的圖書不少于1500冊,電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種,報紙期刊不少于24種。使用新聞出版總署和省新聞出版局規定的統一名稱、統一標識、統一匾牌,省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協調小組負責制作。農家書屋工程建設資金以政府投入為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每個農家書屋按2萬元的標準配置。中央財政對每個農家書屋補助50%的資金,其他部分由省、市、縣財政按4:4:2的比例分擔。
四、洛陽市農家書屋建設的成效
從調研獲取的材料及數據分析,我市的農家書屋從建設到管理,使用的總體情況是令人滿意的,我市不僅高標準地完成了建設任務,同樣在使用率方面也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全部配備專(兼)職管理員,大部分為村委委員、村會計、大學生村官等兼任,管理經費各村自籌。從出版物的配置情況看,每個書屋配置圖書1225種1500冊,報刊25種,音像制品100種470張,其中,政治經濟、法律常識、兒童讀物、文化教育、文學、農業科技、生活百科七個大類占到了出版物總量的90%以上,出版時間全部為近兩年。書屋全部能夠正常開放,80%的書屋一周開放時間不少于5天,70%的被調查村民常到書屋進行閱讀,政治經濟、兒童讀物、生活百科和農業科技類書籍為最受農民歡迎的出版物??磿娜硕嗔耍蚺啤㈤e轉的人少了,村民的整體文化素質得到了提高。在村民們的口中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如今農民跟時代,鋼筆本子隨身帶,不打麻將不摸牌,有空就到書屋來。讀書看報取真經,富了腦袋富口袋?!闭媲械氐莱隽宿r家書屋給村民們帶來的欣喜變化。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家書屋工程是一項深受農民群眾歡迎的民心工程,但是通過一年多來的實施,也反映出一些問題:一是重建設輕管理。農家書屋建設完成后,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如何長期運行?目前還沒有明朗的政策和辦法。很多書屋,特別是貧困村的書屋管理員沒有補助,完全是盡義務,憑一時的熱情,長此下去,難免會產生服務質量低下,甚至不負責任,造成圖書損失的問題。二是辦公經費的問題。農家書屋建設工作需要經常下鄉,許多單位經費緊張,甚至工資都不能按期發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正常開展。在調研時,某縣一位農家書屋工作人員訴苦說,他是股級干部,書屋工作設在縣文化局下屬的新聞出版部門,本部門有12個編制,除書屋工作外,還要負責文化市場的檢查等工作。三是書屋建設目前是一次性投入,圖書破損丟失后的補充、報紙雜志的續訂等費用無從落實,今后很可能會使書屋逐步衰敗,失去對農民群眾的吸引力。
六、意見和建議
農家書屋建設是一項重要的惠民工程,只有持之以恒地辦下去,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從書屋建設和運行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可以看出,都和缺乏必要的資金有關,因此,資金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一是建議新聞出版總署會同財政部盡快出臺能夠保障書屋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如對書屋的維護資金、工作經費、管理員的報酬進行補貼等。這些補貼可以仿效建設資金,仍由國家、省、市、縣四級財政按一定比例分別負擔。
二是可在每個行政村設立1名文化管理專員,專門管理農家書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基層服務點、文化大院等文化設施,由財政部門參照當地人均生活水平支付一定的工資。
三是目前國家扶持的各種公益性建設項目比較多,在行政村一級有時會造成重復,引起不必要的浪費,建議國家部委加強合作和溝通,將一些類似的項目整合一并建設,實現共建共享,以節約大量的資金。
參考文獻:
[1]井繼龍,農家書屋建設可持續發展調查研究:以微山縣農
家書屋建設為例,河南圖書館學刊。2010(01).
[2]董明義,陳明威,深入開展“文化強村”工程,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2011(05).
[3]孫甲勇,文明創建“三個三”,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2010(08).
[4]劉孝文,和艷會,農家書屋的特性及發展策略,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02).
[5]余雪梅,建設農家書屋,服務農民群眾:從紫陽縣農家書屋建設現狀談農家書屋建設,旅游教育管理,2011(06).
(作者單位河南省洛陽理工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