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適應中職財會專業教學改革中推行崗位分項教學的需要,引入項目管理,通過項目管理方式中時間管理、質量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利用,提高中職財會專業教學的綜合效益。
關鍵詞:項目管理;時間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項目管理作為一種特定的科學管理方式,運用于中職學校財會專業教學,可以結合會計類課程自身的項目特性,實行崗位分項教學。按照崗位任務所要求的職業能力,中職財會專業教學可以依據崗位工作流程,建立崗位項目教學體系,如,出納崗位分解為現金收付和銀行存款收付,會計崗位分解為按照銷售費用崗、管理費用崗、固定資產崗、材料審核崗、成本核算崗、銷售核算崗、工資福利崗、稅務崗、內部審計崗、主管崗等具體崗位,然后按照這些崗位的工作過程開展分項教學。
項目管理,簡稱(PM),就是在有限的資源約束下,運用系統的觀點、方法和理論,對項目涉及的全部工作進行有效管理。之所以在中職財會專業教學中引入項目管理,正是由于崗位分項教學必須對知識體系進行重新組織,并且涉及對資源、人力的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因而這一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多因素關聯的項目。項目管理在應用上,主要有范圍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溝通管理、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采購管理等內容,結合中職財會專業的教學實際,可以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采用:
時間管理,指項目內各項工作的界定、工作排序、時間預算、進度控制等。一般情況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會計理論講授、課堂練習—會計電算化作為單獨的課程進行系統學習一全部課程學習完結后進行會計綜合模擬一最后是進入企業實習。這種模式往往使學生“學而不用”和“不知何用”,因而覺得會計專業課程枯燥乏味、抽象空洞。在以崗位分項目的項目管理下,按照崗位任務和工作流程重新組織知識,每一分項目的教學都進行由學習到實踐的完整過程。當分項目包含內容過多時,則在分項目下再分為專題。總之,使教學過程由課程的次第開出轉化為工作流程的知行合一,充分實現“做中學、學中做”。比如,原《基礎會計》課程,按照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的邏輯順序進行教學,以使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會計實務操作的程序,但是學生學完了,不但對知識的把握含含糊糊,也不能與實際的會計崗位掛鉤。現在按照會計崗位分項目對知識重組,如,以銷售費用崗的日常部門費用為專題,則按審核原始憑證完整、合法、金額正確—一審核并更正原始憑證,按規范粘貼和折疊—一審核審批手續是否完備—一審核部門費用支出進度(如超計劃額度,可拒絕報銷)—一編制記賬憑證,直接與手工模擬結合,然后將手工核算的資料應用于電算化模擬實驗,完成整個會計核算流程。這一模式,通過學做結合,崗位模擬,按崗教學,按崗實訓,按崗考核,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質量管理,指對項目進行質量規劃、質量控制、質量評估。在項目管理下,中職財會專業的教學質量主要以實踐過程來評價和控制,強調過程養成和過程總結,克服傳統教學評價只重成績、只重結果的弊端,改變一學期一考試、考試為結束的一次性單元素的考核,形成按崗考核、品質評價、螺旋重復的多角度多元素的循環評價。具體操作上,根據每一崗位分項目建立“崗位能力卡”,列出該崗位所應具備的能力要求,包括知識、技能、操作及情緒、狀態、團隊、反思等多方面評價指標,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堂自評,崗位學習結束,再由教師做出綜合評價。該評價結果轉入下一崗位學習,并允許教師和學生根據新崗位學習中的體驗和表現,續評已有的評價結果。如,憑證審核與填制,在多個崗位學習中重復出現,但遞進要求,前一崗位學習中的已有評價,包括能力和態度,在后一崗位學習中都可做出更新評價。這一分階次、可延續的評價模式,涵蓋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的內評價和教師的監督評價都得以體現,學生能夠為自己的學習打分,以促使他們自我反思和自我促進,教師又在延續中感受到“教”的隱形評價,促使教師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人力資源管理,即團隊的組織和運作。項目管理對財會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師成為真正的“雙師型教師”。中職學校財會專業教師大多數是直接從高校分配到學校的,對會計實務不熟悉,對業務知識變更不敏感。另一方面,教師要轉換觀念,積極地融入“團隊”。傳統教學模式下,一個學期,一門課程,一位教師。在崗位分項目教學模式下,雖然學校難以像企業或科研領域一樣,集中不同特長的人才組成“團隊”,而只能由一位教師主講若干個分項目,或數位教師分擔同一分項目的不同部分的教學。但是,由于每一分項目必須是一個完整的會計崗位實踐過程,它要求主講教師具備與之相應的全面知識和能力,如會計電算化,以前只需要有人教就可以了,現在必須是人人教。同時,各分項目雖然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分項目之間是銜接、互動的,各主講教師必須統籌兼顧、合作互動。所以,項目管理下,中職學校財會專業的教師不再是單兵作戰,各司其責,而必須是互助互動、彼此支持的“團隊”教學。
引入項目管理,推進中職財會專業教學改革,在實際運用中,除了上述三項內容,還必然運用到其他的項目管理內容。但因為學校教學畢竟與企業、工程、科研等應用管理有明顯的差別,所以往往有所涉及而難以規范,只能在具體運用中因需而定。要使項目管理有效地推進中職財會專業教學改革,關鍵還在于準確地把握項目管理的內涵,樹立科學意識,引入與變通并舉,不拘一格,結合實際對項目管理方式靈活地予以運用和改造。
參考文獻:
[1]吳之明,盧有杰,項目管理引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03.
[2]馮曉英,項目管理思維在中職財會專業教學改革中的運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l(20).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厚街專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