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新時期,文學逐漸邊緣化,呈現多元狀態,陳染的“個人化寫作”受到評論界的關注。陳染的個人化寫作是在女性個人化的歷史中心進行敘事,通過女性的視角寫作女性的歷史。
關鍵詞:陳染小說;個人化寫作;邊緣化
陳染由于長篇小說《私人生活》而贏得了私人化寫作的桂冠,盡管陳染拒絕接受,但評論界對“個人化寫作”的爭論卻火爆起來。評論界之所以如此關注“個人化寫作”,是因為它的確概括了20世紀90年代女性小說創作的特點。
一、在女性個人化的歷史中心敘事
有人認為,陳染“個人化寫作”是寫瑣碎、寫細節;而男作家的小說是具有“史”的性質的,遠不說西方的《荷馬史詩》、中國的《史記》《左傳》,就是曹雪芹的《紅樓夢》也在大量日常生活的描寫中寫出了一個封建家庭由盛到衰的歷史。再近一些看,陳忠實的《白鹿原》也具有“史詩”風格。不可否認,男作家的小說敘事的確是一種完整性的宏偉敘事,男性作家都在努力反映時代的重大歷史事件,而在陳染的小說中,幾乎看不見歷史的痕跡,作者只是訴說她的人生態度、心理態度。陳染曾說:“我的小說最具真實性質的東西,就是我在每一篇小說中滲透著我在某一階段的人生態度、心理態度?!币虼?,有人說陳染是在歷史的邊緣處敘事。其實,也并非如此,關鍵在于你對歷史持什么樣的理解。男性傳統的思維認為:歷史敘事應該是宏大的、完整的、事件性的,但陳染的《私人生活》則講述了一個女性從女孩到女人成長的故事,女人的一生就是女人的歷史。所以,陳染其實正處于女性的個人化歷史的敘事中心,男人的故事是以事講史,女人的故事則以史人心,一以“事史”取勝,一以“心史”見長?!端饺松睢分v述了倪拗拗這個女孩成長的故事,倪拗拗與T先生的“戀愛”是開端,T先生通過言語行為的引誘,引起倪拗拗無法抑制的欲望膨脹,最終占有了她,而在倪拗拗與尹楠的“戀愛”中,倪拗拗逐漸從女孩成為一個女人了。
二、“個人化”并非個人
有人認為:“個人化寫作”在題材的選擇方面遠離了社會、政治等傳統小說所選擇的重大題材,不再直接呈現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而是把眼光集中在某個都市女性的身上。陳染的《私人生活》就寫倪拗拗這樣一個女人的成長歷程、心理成熟以及性成熟的過程。但在這里必須明確一個問題:“‘個人化寫作,與作家僅僅寫個人自己,完全不是一回事”,陳染的小說涉及的題材往往很“小”,不像《戰爭與和平》之類男性作家更喜歡落筆于世界風云、戰爭、政治革新之類,陳染小說的題材往往都是都市女性對社會和生活的看法與思考,“她還擁有一個與別人正好相反的信念:無聊就是生活的力量”,“她說:‘中國人的證件和圖章多如腳印,活活自己把自己捆死、自己把自己麻煩死。我就是我自己的證明?!钡鹊冗@些都是女性細膩的感覺和思考。
陳染認為:自己正是通過寫某個人來反映整個時代,黛二就是在物質欲望和官能愈益泛濫的時代中苦悶的都市女性的代表,她認為“人類是由每一個個人組成的”“每一個個人的,不正體現的是人類的、人性的(一部分)嗎!”“孤獨意識、空虛感、物欲等等人類諸多的困境。這些個人的、個體的其實是每一個個體所面臨的”,應該把作者筆下的人物所面臨的問題、困惑上升到“一種人類精神狀態的層面,防御人類面臨的一種困境”。所以,陳染的“個人化寫作”表面上遠離了社會、政治等宏大主題,并不同于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反映改革的小說,但陳染同樣通過黛二、繆一、麥三這樣的女性反映了都市女性的生存狀態。在小說《角色累贅》中,更是對現代文明社會中的虛假病作了富有典型意義的揭示。小說中的“我”厭倦了現代文明社會中的角色累贅,裝病進入了精神病醫院,在外面文明社會中,“我”常常弄不清自己應該是“先進教室到學生面前當老師呢還是去辦公室到同事中當觀眾?想來想去,怎么想怎么覺得這兩樣都不是我自己”。于是,“我”就想到精神病院去除掉自己身上這層虛偽的“繭子”,做一回真正的自己?!斗矇Χ际情T》中的“我”則反映了現代女性走出家庭后的無所適從、惶恐不安。面對社會,“我發現自己真的像個局外人,即使我走在林蔭路上,也像是誤入歧徑,踏進了別人家的花園,惶悚不安。”孔子就提出“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強調文學的社會作用。現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更是強調文學要反映和表現生活,要具有典型意義。雖然陳染不是-+社會問題小說家,但她并非遠離生活、遠離社會。只不過她選擇了不同的切入點,著重描寫女性獨特的經驗性體驗。在敘述話語方面選擇獨白的方式:“表達一種碎片敘事,它的碎片化的方式對男人故事的完整性進行有效的解構”。但仍然通過描寫具有某種普遍意義的女性心理,并借女人的眼睛從一個側面、一個獨特的角度反映了當今的社會。
陳染的“個人化寫作”就是表現“思考著的女性”“試圖以‘私語’的言說方式,表達和詮釋女性文化的難題。”男人——作為女人對應的存在——永遠是女人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染,我的“個人化”,作家。1997(02).
[2]徐志偉_簡論九十年代小說創作傾向,文學評論,2001(05).
[3]陳染,另一只耳朵的敲擊聲,作家出版社,2001.
[4]邵建,陳染的私人生活,作家,1997(02).
[5]王曉明,在創傷性記憶的懷抱中,文學評論,1999(05).
[6]陳染,一與往事干杯,作家出版社,2001:241.
(作者單位重慶市科創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