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距離/時間,2011年歐洲科學家的一場實驗原理如此簡單,但卻在全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和極大質疑:穿越時空真的能成為現實嗎?
2011年9月,歐洲格蘭·薩索奧普拉實驗項目(以下簡稱“Opera”)的科學家宣布:他們測量了從位于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發出的,歷經730公里飛行后成功抵達位于意大利格蘭·薩索附近地下實驗室的粒子束,測量結果顯示,中微子所用的時間比光子少了60納秒。科學家指出,一旦“中微子速度超過了光速”的測試結果得到證實,一直被學術界奉為理論基石的愛因斯坦相對論——“光速不可超越”經典將被改寫,時間旅行也將成為可能。
挑戰相對論
實際上,中微子的領先距離非常之短。在730公里的實驗距離內,中微子之所以比光子的運行時間少了60納秒,甚至僅是光速的百萬分之二十,但若換算成距離,則只有短短18米。但恰恰就是這短短的18米,卻讓科學家們大為頭疼。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都將打上問號”,法國物理學家皮埃爾·比內特呂如是評價道。“一旦實驗結果被證實,那么超光速現象對整個現代科學體系的沖擊將是史無前例的。”
而更加挑起人們神經的則是關于時空穿越的話題。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淼表示,如同相對論在極端情況下修改牛頓理論,且超光速被證實確實存著,那么相對論也將被迫修改。但因中微子不會與普通物質發生反應,所以人類要實現“時光旅行”的夢想,還將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統計方法出錯?
中微子超光速結論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圍內引起軒然大波。究其原因,是因為Opera內部一些科學家紛紛拒絕在Opera文章上簽名。為此,Opera研究人員不得不重新進行了一次實驗,最終,實驗結果確認了此前的結論,但與之相關的質疑聲卻從未停止。據了解,在Opera實驗結果發表后,質疑的聲音此起彼伏,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諾貝爾獎獲得者格拉肖與合作者安德魯·科恩的觀點,他們認為,如果中微子真的超光速,將會導致輻射損失能量,而Opera實驗也將無法取得現實中的中微子能譜,因為按照規律,高能的中微子都應該變成低能的,由此可推斷Opera實驗結論自相矛盾。
亦有科學家拿出此前的研究數據來反駁Opera實驗結論。例如有科學家指出,1987年超新星爆炸的測量顯示,中微子比光早到地球半個小時;但若按照Opera實驗中“中微子超過光速”的實驗結論,那么中微子應該比光早到4年。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曹俊認為,實驗的距離測量是可信的,甚至考慮了大陸板塊的運動情況;此外,因時間是通過GPS和原子鐘對時的,所以實驗出錯的可能性不會很大。
而真正被許多科學家質疑的,正是復雜的統計方法,雖然人們還不能確定實驗中是否存在某些被忽略的因素,但Opera實驗卻可以證實,此實驗的可信度達到了6個西格瑪,即99.9999998%的可能是真的,只有1/10億的可能是錯的。
按照科學慣例,孤立的科學實驗并不能最終成立。由此,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參與到中微子超光速的實驗中來。Opera項目負責人也表示,Opera將在2012年繼續增加實驗次數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實驗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