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是支付寶成立9周年的紀念日。2003年10月18日,支付寶第一次在淘寶出現,當時團隊只有3人,包括一名財務經理、一名會計和一名出納。組建的初衷不是為了解決在線支付的問題,而是為了建立買賣雙方的信任。服務的第一筆交易是一臺二手相機的越洋交易,金額只有700多元。第一個月完成交易30筆,總交易額約1萬元。
而今,作為阿里巴巴的關聯企業,經過9年的發展,目前支付寶擁有注冊用戶7.5億,日交易量超過45億元,以49%的市場份額居于第三方支付行業首位。同時,支付寶不再是淘寶棋局中的一顆棋子。從淘寶獨立出來的支付寶正在積極拓展外部業務,目前有超過46萬家的商家使用支付寶,范圍涵蓋B2C購物、航旅機票、理財、教育等方面。
做到這一切的支付寶,無疑是有話可說的。10月18日,這家融合了混血基因的公司在9周年之際全體高管集體亮相,在“大當家”彭蕾的帶領下對外談起了時下熱門話題:微信、無線、O2O。
未來生存法則:“ABC+PW”
據統計,2011年第三方網上支付業務交易規模達到22038億元,支付寶以49.0%的市場份額居于市場首位,占據了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半壁江山。
10月18日,支付寶CFO井賢棟在“支付寶分享日”上透露,如今生活繳費、醫藥掛號等個人業務以及外部商戶等非阿里系業務占比超過整個支付寶業務的50%,天貓支付業務約占30%左右。
作為當下第三方支付江湖的老大,面對有無限想象空間的未來市場,支付寶無疑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生存法則。據“大當家”彭蕾介紹,這套法則可用五個字母表示——“ABC+PW”。彭蕾進一步解讀道:“A是Application,應用場景,生活服務類繳費;B是Bank,銀行,是支付寶的資金渠道;C是Consumer,消費者,也就是個人,支付寶要提供產品和服務。而P則代表PC,指的是支付寶桌面產品布局;最后的W則是Wireless,是無線而不是Mobile。這五個字母合起來正好詮釋了支付寶未來的發展方向。
支付寶一直強調自己不是銀行,而是一家以互聯網的技術為民眾提供金融服務的公司。金融,嚴謹而細微;互聯網,對外而開放,難怪連彭蕾也笑稱這是“精神分裂”的。
除了“ABC+PW”法則,彭蕾表示未來支付寶有兩點不會改變,“致力于互聯網開放、平等、分享、透明的技術和精神理念,幫助中國的小微企業完成資金上的需求;專注于服務消費者,讓信用變成財富。”
當然,彭蕾也坦誠,未來空間巨大,道路也同樣曲折。互聯網任何領域沒有人能說自己具有絕對優勢,是最大的贏家。
涉水O2O:做工具、搭平臺
O2O可謂是時下互聯網領域一個火熱的詞兒,各大巨頭紛紛涌入這一領域,先有騰訊微信,后有百度LBS,支付寶自然也不甘于后。
“在支付寶的未來發展方向中,W(無線)包括O2O。”彭蕾說。此前的7月24日,支付寶與分眾傳媒、聚劃算三方聯合宣布為消費者提供O2O模式下的消費場景,消費者可以通過裝有支付寶客戶端的手機拍攝二維碼,在分眾顯示屏前購買聚劃算上的商品和服務。此舉意味著支付寶正式進軍O2O領域。
支付寶做O2O的思路很簡單——做工具、搭平臺。
有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手機在線支付用戶達4440萬人,相比2011年下半年的3058萬人,半年用戶規模增長45.2%。除支付寶外,大眾點評網在O2O市場同樣磨刀霍霍。
“現在沒有一家互聯網企業敢拍胸脯說自己是未來的贏家,因為這其中的變數太多,機會太大。我不相信基因論,我更相信術業有專攻。”彭蕾所指的“術”即支付寶的支付技術和解決方案平臺。
“但我們不會碰硬件的東西。我們要做的O2O與微信、大眾點評做的都不同,我們不做業務,只做工具,要先把卡券平臺搭好。支付寶不會創造新的應用場景,但只要有應用場景,支付寶就已在那里等你。”彭蕾進一步補充道。
還有一個數據似乎更能證明支付寶為什么堅定于“做工具”。
據艾瑞統計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以來,國內移動電商占移動互聯網市場的42%,超越移動增值業務成為最大的移動互聯網細分行業。移動電商的同比增長率從去年的250%加速至當前的530%以上。在移動電商中,手機淘寶占據高達72%的市場份額。
這些數據都讓支付寶更堅定于“做工具”。“支付寶的O2O布局將堅持兩條腿走路。首先,我們將努力和阿里集團內部的各業務線合作,拓展O2O,包括與天貓商戶合作,支持線上發券、線下交易,以及加大和聚劃算商戶的合作。同時,支付寶也會努力和站外網站比如大眾點評等進行合作。”彭蕾笑言,“如果微信愿意,支付寶也愿意與其合作。”
彭蕾表示,“我們認為術業有專攻,而不在于基因論。我們要把淘寶及非淘寶系的O2O業務服務好,跟著產品、業務走,先把卡券平臺搭建好,做好信用體系,擔保交易體系,這才是首要。”
支付寶進軍O2O市場自然不想做先烈,于是選擇了自己擅長的,同時也是市場培育較好、用戶規模較大的領域來切入,這無疑是聰明的選擇。
當然,至于支付寶能不能在O2O行業里做到先驅,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三道坎:無線、去淘寶化、政策與博弈
移動支付是當下戰場,更是未來戰場。支付寶雖然已占據了網上支付市場的半壁江山,但互聯網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變數多,其中傍著微信的財付通能否逆襲就很值得期待。
除了未來的不可預測外,支付寶也面臨著三大“考驗”:
考驗一:無線市場的培育與變數
支付寶的未來發展有一個關鍵詞“無線”,而無線的發展則需要用戶規模與習慣養成,需要技術與終端的普及,同時也需要漫長的市場培育,而我國目前仍處于產業導入期。以近端支付為例,NFC終端限制依然很大:改造方式損耗大、成本高、用戶付費意識不強、體驗差,這些都不是支付寶一家公司就可以推動、改變的。
此外,在大環境下,銀行、銀聯、運營商、第三方支付企業都各自圈地,雖也有合作但都是“小打小鬧”,真正做到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做到上下資源、合作模式、利益的有效融通仍有待時日。由此可認為,正是基于無線市場培育與變數的不可確定性,支付寶的無線之路面臨著大環境的考驗。
考驗二:去淘寶化
支付寶對外表示,目前業務中非淘寶系的平臺業務已經超過50%以上,當然外界也有數據表示非淘寶系的大約占比40%。我們不糾結于這其中百分之幾的點,可見淘寶業務仍然是支付寶主要生存渠道。單一與過度依賴總歸不是好事兒。目前支付寶的非淘寶業務涉足面很廣,有航空、物流、網購、團購等等,但他們自己也承認外部業務確實屬于小份額,至于具體數據,支付寶表示和幾大電商市場份額占比差不多。雖然支付寶的外圍無疑是夠“豐富”的,但如何強大外圍業務則有待考驗。
此外,掛號、有線電視付費等渠道都面臨著成本高、網點鋪設尚少的現實,如何把民生業務做得更深入是支付寶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此外,尚處于摸索期的海外業務以及需要更多渠道的小額貸款還都需要再開拓。由此可見,豐富自己的生存手段真正做到“去淘寶化”仍然是支付寶面臨的一個課題。
考驗三:博弈于政策與銀聯銀行之間
支付寶一直強調自己不做銀行,做的是金融服務,與銀行只是合作伙伴。據支付寶透露,目前已與160家銀行有合作,跨境快捷也發展順利。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無線也好、移動也罷,這塊兒大蛋糕是誰都想分割的,利益面前,沒有永久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阿里系一直有個企業風格,那就是如果現實需要來做這件事情,你不做或做的慢,那么我就來做。銀聯銀行雖然發展的很快,但是中小銀行系統的步伐還是慢了些,因此如何處理好既要搶食一份羹又要友好合作的關系,這場博弈戰支付寶必然是躲不過的。
此外,在政府政策方面,支付寶如何運籌與應對也是一道“坎兒”。雖然,支付寶稱目前國家政策很寬容也很鼓勵創新,但無需多言,用柳傳志的一句話來回應即可,“不要對我們企業家抱有多大的希望,一切完全取決于政治環境。”。
延伸閱讀——
如果考慮到淘寶強大的生活服務類商戶資源,聚劃算積累的O2O線上和線下能力,支付寶O2O似乎有無限可能的想象空間……在阿里龐大的現有資源之上,在O2O的長鏈條中,支付寶O2O到底要做什么,要放棄什么?如何取舍?
國內知名商業資訊網站虎嗅網在支付寶九周年的溝通會中讀到了如下信息:
1 可以肯定,支付寶已經足夠強大,從商戶資源上,其來自淘寶天貓之外的業務已經超過50%。如果與Paypal相比,前者每天的交易處理量是20億元資金,500多萬筆交易,而支付寶是70億元,3000多萬筆交易,不夸張地說,這家國內最大規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已跨入世界一流的支付企業行列。在移動支付中,國內80%的手機電商支付使用支付寶。
2 那么,在O2O的鏈條中,支付寶的定位是什么?工具!支付寶高層一再重申,“如果說聚劃算和淘寶生活是前端,支付寶更靠后端”。換言之,業內擔憂“美團+阿里十聚劃算這一股力量的競爭”是有跡可循的,不過短期內,支付寶與聚劃算或者淘寶生活的業務整合并無計劃。
3 作為支付工具和支付解決方案供應商,支付寶的行業解決方案核心能力是生活服務類產品,包括卡券類、團購類、航旅類等。以卡券類平臺為例,這類平臺商提供了優惠券、打折卡、充值卡等眾多形態的產品,涉及到卡券的核銷,事實上,試圖閉環O2O的公司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有能力解決其中復雜性,支付寶則為商家提供卡券類平臺化的生命周期管理服務。
但需要指出,在教育、金融、保險業務上,支付寶與競爭對手的領先優勢并不明顯,而彭蕾也明確稱,“三馬合資保險公司仍然沒有內部實質推動”。
4 支付寶究竟如何延伸服務?支付寶正在試圖挖掘支付環節的資源,新的亮點包括:①與物流企業合作,推出支付寶POS支付業務。這是有別于傳統金融公司的POS機業務,利用支付寶后臺的TOS平臺系統,整合商戶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為客戶提供貸到付款服務。與58同城合作。②將阿里平臺上的擔保交易服務移植到58平臺上。③與航班管家合作,幫助這家傳統的信息服務提供商的業務介入消費者與商家的交易環節,將信息轉變為支付的交易。事實上,航班管家案例對于相當多以提供資訊為生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有巨大的意義,畢竟,通過支付對消費數據的挖掘形成了價值的流動,而消費數據的挖掘空間本身就非同凡想。
5 支付寶與銀行如何競合?“合作越深入,雙方的互補性越強”,彭蕾感嘆說。支付寶自然不會做存息攬儲的業務,但是,支付寶在傳統銀行的中間業務上深耕細作已不容小覷,它是中國最大的電力繳費支付提供商。其小額信貸業務上更獨樹一幟,有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阿里金融的小額貸款業務共投放貸款130億元。文章評論稱,這樣的貸款投放規模對于大銀行來說并不算什么,但那些致力于微貸業務的中小銀行無疑嚇出一身冷汗。
什么是支付寶O2O未來的典型場景呢?彭蕾給出了簡潔有力描述,“只要有應用場景之處,支付寶可能已經在等你了……”其中,她提到了很重要的觀點:
①O2O讓行業的鏈條變長。舉個例子,今天的保險公司提供資金鐵結算或者支付的服務,但是保戶未來接受理賠或者保費的時候,可能就是一個完整的支付鏈的服務,有消費者、有渠道代理、有保險公司。
②商戶和消費者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未來的商戶究竟是什么呢?出租車司機是一個個體還是個小商戶呢?
③彭蕾甚至反思說,“如我們以前做商戶拓展的時候,很多事情是淺嘗輒止,但未來,每個商戶后面會有有很多消費者,很多中間渠道,有很多資金流轉上面的不同場景下的不同要求,支付寶要滿足不同層面的商戶和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