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屆國際發明展覽會優秀項目對接會上,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促進中心從專家篩選的幾百項優秀發明項目中又精心挑選了31個項目匯編成冊提供給與會者,同時邀請了其中8位發明人或合作者現場介紹項目的顯著創新點、應用前景、期望的合作方式等,從本期起,本刊特從中遴選有代表性的發明項目予以展示。
NO1 環保型納米水溶性(非油)系列軋制潤滑油
發明人:張洪民
發明人簡介:
張洪民大專學歷,高工,非油潤滑理論創始人。離休前,從事化工新產品研究20余年,研制成功“蒸汽能多級使用”、“重油最佳預熱噴燒與節能”等新技術4項。離休后,自費組建鞍山市特種油品研究所,先后研制成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環保型納米水溶性(非油)系列軋制潤滑劑5種,申請發明專利3項。先后在《重工機械》、《軋鋼》、《焊管》、《型鋼通訊》、《金屬壓力加工潤滑技術》等刊物發表論文8篇。現為我國窄帶鋼學會會員,美國摩擦與潤滑工程師學會會員。
專利號:201110251942.3(審核中)
項目產品技術簡介:
目前,國內外使用的潤滑劑大體上分為油或乳化油兩大類。油的缺點是:1.浪費大量能源。2.冷卻清晰性差,不利于大型高速軋機使用。3.污染操作環境。4,易氧化變質。5.廢液極難處理。6.不利光亮退火,影響產品質量等。乳化油,還是油,所不同的是為了滿足生產的需要,人們利用表面活性劑分子兩端各具一個親水基和親油基的特性把油和水拉到一起乳化而得名。所謂乳化液,乃乳化油的稀釋液。乳化油的出現是金屬軋制技術的一大飛躍,對實現鋼鐵工業快速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然而,油制劑帶來的高能耗污染等一系列的負面影響,石油資源的浪費,生態環境的破壞給氣候變化和人類文明造成嚴重災難。
張洪民20年前開始研制“環保型納米水溶性(非油)系列軋制潤滑劑”,真正實現了節約能源、減少排放、保護生態環境;真正實現了清潔生產、文明生產。本產品無毒無害,1‰水溶液魚蝦生存繁衍無礙,先后經沈陽勞動衛生職業病研究所毒理室、青島國家危險品檢測中心檢測,可視為無毒。
該產品經鞍山鋼鐵學院、遼寧科技大學、鞍鋼鋼鐵研究所、鞍鋼冷軋板廠、鞍山帶鋼總廠、東北風冷軋板廠、鞍山鋼管總廠(650軋機)、鞍鋼附企冷軋板廠、河南新鄉冷軋板廠、上鋼十廠等單位監測和應用證明,PB值、摩擦系數、軋材質量、生產環境等均比對比乳化油好。2011年4月,北京科技大學、鞍山納美公司在攀鋼集團成都冷軋板廠做工業應用實驗,軋速840m/min,軋制力僅為6600/KN,取得了滿意的成果;2011年9月19日,上海寶鋼集團公司委托東北大學國家重點軋鋼實驗室,連續順利軋制了調質普碳鋼、DP590高強鋼、不銹鋼等三種鋼材。上述十家院校和大中型鋼鐵企業檢測和使用試驗數據表明,各項指標接近或優于某進口產品。尤其軋材表面(光潔度)明顯優于傳統乳化油軋制的鋼材。
“熱軋軋制潤滑劑”,經鞍山小型軋鋼廠、鞍山東寶特種型鋼廠、鞍山騰鰲新華軋鋼廠使用,對比水軋平均節電30%,個別道次節電48%,增加了產品產量,極大地提高了產品質量。
“濕平整液”,經上鋼十廠使用,延伸率從0.8%提高到2.0%。
“環保型納米水溶性防銹除銹潤滑劑”,即可噴涂也可刷涂,不僅防銹性能極佳,還有一定的除銹功能,不僅軋鋼廠需要,鋼材用戶更需要。沈陽華晨金杯汽車公司于2012年2月份開始使用該公司生產的“水溶性防銹除銹劑”、鏈條油、車體成形壓延液,徹底解決了幾十年來汽車生產工序間防銹的老大難問題。
2008年,鞍山納美特種油品研發有限公司與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實行產學研強強聯合,組成以北京科技大學孫建林教授為課題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副組長的攻關小組,尤其得到中科院北京化學所江雷院士的大力幫助,2009年正式入選國家863計劃,在863計劃資金的支持下產品性能又有了新的提高,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各項數據均超過863計劃預期指標,PB值從726N提高到900N,摩擦系數從0.081降到0.056。
項目應用前景:
納米水溶性(非油)系列軋制潤滑劑為“非油”產品,可實現100%節油:使用時不需蒸汽加熱、不需攪拌,廢液不需破乳、絮凝處理,可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以一個年產100萬噸鋼的中型冷軋鋼廠為例:全年消耗電能7400萬度、消耗蒸汽7931萬立方、軋制油480噸(按1比20稀釋),將產生近10000噸廢液;廢液破乳、絮凝處理費2500/t元,計2500萬元。若使用環保型納米水溶性(非油)冷軋潤滑劑后,可關停20KW攪拌器3臺全年節約電能52.6萬度;節約蒸汽7931萬立方;節省廢液破乳、絮凝處理費250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全年可為企業節約生產成本近5000萬元。
項目產業化情況:
鞍山納美特種油品研發有限公司,前身是鞍山市科委直屬的鞍山市特種油品研究所。該公司組建于1980年,現有場地8000平、標準廠房2座、生產線2條、庫房、辦公樓、化驗室等。現已研制成功具有國際水平的創新產品7種,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項,并在行業內率先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NO2 智能遙控節電系統
發明人:光積昌
發明人簡介:
光積昌先生師從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先生,是清華大學第一批博士,有18年在國外進行研究和工作的經驗,多次在國際會議中發表過演講,在學術和相關產業均有較大影響力,《美國財富雜志》、《中國證券報》、美國CNN和北京電視臺等媒體均對其有過相關報道。光積昌先生還兼任清華科技園軟件外包中心主任。
專利號:ZL200910085874.0等
項目應用前景:
“智能遙控節電系統”在開發之初定位為通過提高用戶用電管理水平而為其節約能源的節電產品,由于在開發方案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其市場適應性,該系統還適用于物聯網和智能家居市場之中。其相關技術應用范圍更為廣泛,根據目前的市場調查和實踐,有關技術還可應用于專業設備管理,還可應用于智能電網建設的相關工程等多個領域。
該項目產品和服務在美國、日本和國內市場上均得到了較好的響應和反饋,在美國,該系統已應用于辦公室節能系統的測試已經完成,已進入小批量訂單階段;在國內市場上,該系統相關技術已成功應用于高速公路收費站及隧道管理和小區路燈管理,并已列入北京市政府采購清單,用于學校IT設備的管理。
項目產業化情況:
2010年5月,第一款家用產品出廠,目前已形成月產3000套的產能;工業產品已達到月產3000套電路板的產能。目前正在籌
NO3 節能燃氣灶
發明人:林慶森
授權專利號:201220059278.2
項目簡介:
升降火熱屏蔽家用高效節能燃氣灶,首創七孔直噴組合混風上置調節半封閉燃燒方式,使燃氣燃燒溫度提高300余度,同時,燃燒器可跟隨鍋底上下升降,解決了火焰因不同鍋型而使燃燒與熱傳遞效率偏低的技術難題,還解決了火焰在碟形鍋架的半封閉燃燒室中空氣混合不充分的技術難題,從而使家用燃氣灶的熱效率在單眼熱負荷3.8KW以上,干煙中有害氣體大大低于國標的前提下提升到了71.8%,超國標其準熱效率21.8個百分點。
技術先進性:
采用本發明的家用灶,節能效率超40%,炊事省時超40%,火力猛特別能滿足爆炒的需要,但又像電磁爐一樣,沒有了明火烤人的問題,煙氣中有害氣體含量低于國標,有利于人的健康。
獲獎情況:2009年獲得中國國際發明與科技創新博覽會一等獎
項目應用前景:
中國家用灶保有量超過2億臺,熱效率基本上僅有50%左右,按照國家節能減排的戰略需求,將熱效率50%左右的家用灶全部更換為采用本發明的熱效率達71.8%的家用灶,以每年更換2000萬臺計,也需要10年時間才能全部更換一次,而家用灶的使用壽命不應超過8年,因此,本發明產業化的市場前景之廣大,經濟和社會效益之巨大,是不言而喻的。采用本發明的燃氣灶,如果中國的家庭都能使用上,每年可節約燃氣費千億元,每年可節約的燃氣量超過西氣東輸的年輸氣量,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00多億立方。
NO4 一種基于鐵路運輸的指紋電子車票系統裝置
發明人:王天棋
授權專利號:ZL201120325775.8
項目簡介:
本技術項目時是基于第三代身份證發放而研發出的新一代電子車票只能檢測裝置,主要廣泛應用于鐵路電子車票的進站檢測,該系統通過對購票人身份證、指紋信息的讀識,便可在檢票口專用檢測設備上驗證指紋上車,不需再出示紙質車票先檢票后上車,省除了檢票查驗時間,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資源,更重要的是,杜絕了倒賣車票現象的發生,解決了網上追查犯罪嫌疑人乘車逃跑的問題,保證了鐵路交通運輸的安全和社會和諧。
技術先進性:
優勢指標如下:投資5000萬元,年產一萬臺套電子車票檢測儀,年產值6000萬元,年獲利4000萬元,產品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顯著,社會效益廣泛,投資回報率高。
應用生物射頻傳感技術,采用數字模擬信號,光電傳輸保密性強、級別高。產品投放市場后無法復制、仿真,技術先進,性能可靠,極易推廣。
項目應用前景:
本專利技術項目擬應用于鐵道部票務登乘系統和智能化購票系統,市場應用前景廣闊,經濟效益顯著。目前此項目尚處于開發階段。
(以上信息來自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