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教育經費和衛生投資兩個角度對遼寧省人力資本投資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運用計量模型進行了回歸分析和實證研究,得到了一些影響遼寧省經濟發展的結論,并針對這些結論加以分析,提出了一些有利于遼寧省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遼寧省;經濟增長;人力資本投資
一、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現今經濟社會已經步入了一個以人才和技術為競爭點的知識化經濟時代。知識化勞動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動力,人力資本的積累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作為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區域之一,遼寧省的經濟增長必須依靠大力發展人力資本,進而形成雄厚的人才基礎,發揮增長極的輻射帶動作用,才能促進遼寧省經濟持續健康的增長。
二、 遼寧的人力資本投資現狀
1. 遼寧省人力資本投資總量持續增長。智力水平和身體素質健康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人力資本的重要指標,本文選取了教育經費作為智力水平的代表,醫療衛生經費作為身體素質健康水平的代表。首先,從縱向角度來分析,2000年~2010年,教育經費投資、醫療衛生投資(包括人均衛生經費、人均社會保障經費)都有明顯增長。2000年,遼寧省教育經費投資為659 091萬元,2010年遼寧省教育經費投資達4 053 900萬元,同比2000年增長6.15倍。遼寧省的教育投資占GDP的比重的上升速度也較快,2010年為2.20%,比2000年上升了0.79個百分點。遼寧省人均教育經費從2000年的159.40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953.48元,增長了5.98倍。在醫療衛生方面,遼寧省的人均衛生經費也從2000年的41.43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356元,增長了8.59倍。此外,在2000年,遼寧省人均社會保障為177.99元,2010年為1363.78元,增長了7.66倍。在遼寧省人均教育經費、人均衛生經費和人均社會保障這三項指標中,人均衛生經費的增長速度最快,達到了8.59倍,可見,遼寧省的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人力資本水平有所提高。
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從總體來看,遼寧省整體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人力資本的投資總量不斷增加,全省人力資本投資水平是持續增長的,而且,增長的幅度較大。充分體現了,遼寧省作為一個經濟較發達的省份,對人力資本投資的強度和力度都比較大,也顯示出人力資本對于遼寧省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可見,經濟增長依賴于科學技術的進步,更加依賴于人力資本的增加。
2. 遼寧省人力資本投資的狀況與全國進行比較。將遼寧省人力資本投資狀況與全國進行相比,遼寧省的人力資本投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在人均受教育水平、人均醫療衛生經費和衛生機構數這三項指標中,遼寧省各項水平都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橫向角度來進行分析,在教育經費水平方面,在2000年,遼寧省人均教育經費為159.39元,全國人均教育水平經費128.31元,遼寧省人均教育水平比全國人均教育水平要多31.08元;2010年遼寧省人均教育經費為953.48元,全國人均教育經費為708.22元,遼寧人均水平比全國人均水平要多245.26元,2000年~2010年的漲幅程度為87.3%。在醫療衛生方面,遼寧省人均衛生經費也高于全國人均衛生經費,在2000年,遼寧省人均衛生經費為41.43元,全國人均衛生經費為38.11元,遼寧省人均衛生水平比全國人均衛生水平要多3.32元;2010年遼寧省人均衛生經費為280元,全國人均衛生經費為242.99元,遼寧省人均衛生水平比全國人均衛生水平要多37.01元,2000年~2010年的漲幅程度為91.03%。在醫療衛生機構數量方面,遼寧省的衛生機構數量總體呈現增長趨勢,且在全國所占比重也由2000年的3.8%增長到2008年的5.3%。在這幾項指標中,遼寧省的人均衛生經費的增長速度最快。
三、 人力資本投資對遼寧省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上面主要從數量指標的角度對遼寧省的人力資本投資狀況進行了分析,并與全國平均水平進行了比較,下面將通過實證分析來檢驗人力資本投資對遼寧省經濟增長的影響。
1. 數據和變量的選取。遼寧省的GDP反映了經濟增長狀況,本文利用歷年遼寧省的實際GDP來表示(用Y表示,單位:億元)。
勞動力就業需求是一種派生性需求,因而也稱為“引致需求”,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能夠帶動當地產業、企業的發展,從而就會加大一個地區對勞動力就業的需求。因此,地區總產值是影響勞動力就業的重要因素。遼寧省的就業狀況用就業人數總量來表示(用L表示,單位:萬人)。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促進全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主要動力。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有利于科學或者學術繁榮和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制度化。技術的提高必然會導致效率的提高,從而會帶動經濟的增長。因此,技術是推動遼寧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用遼寧省的研究生畢業生人數(包括碩士和博士)來表示遼寧省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用A表示,單位:萬人)。
投資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拉動作用,遼寧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增長是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投資為支撐的,中央和政府的投資力度決定了遼寧省的經濟發展速度與前景,因此,投資是推動遼寧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用K表示,單位:萬元)表示遼寧省經濟的投資情況。
人力資本投資為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1996年度人力資源開發報告》中指出“一個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三是靠人力資源,四分之一是靠資本資源。國家、地區之間的競爭,是知識與技術藝競爭,實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通過加大教育和醫療的投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待遇來防止人才流失等措施可以推動經濟的增長。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用遼寧省的教育經費(用H表示,單位:萬元)表示遼寧省的人力資本水平。
模型的數據由《國家統計年鑒》和《遼寧統計年鑒》(1980-2010)整理所得,時間1980年~2010年。
2. 模型設定。C-D生產函數模型是分析宏觀經濟增長問題的最基本模型之一,模型基本形式如下:
Y=AK?琢L?茁(1)
其中:Y為社會總產值,A為技術進步,K為資本投入,L為勞動投入,?琢,?茁為常數。
為了測算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的影響作用,本文將C-D生產函數加以改進,引入一個包含人力資本要素H的總量生產函數。在模型(1)的基礎上進行擴展,見模型(2):
Y=AK?琢L?茁H1-?琢-?茁(2)
其中:Y為社會總產值,A為技術進步,K為資本投入,L為勞動投入,H為人力資本投入量,?琢,?茁為常數。
(2)式兩邊同時取對數轉化為線性形式,得模型(3):
lnY=lnA+?茁1lnK+?茁2lnL+?茁3lnH(3)
其中,?茁1>0,?茁2>0,?茁3>0。模型(3)即為人力資本投資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理論模型。
本文把遼寧省的經濟總量(GDP)作為因變量,把科學技術(A)、固定資產投入(K)、勞動就業人數總量(L)、人力資本投資(H)作為自變量,c為常數,?著為隨機擾動項。
計量模型為對數線性模型,模型形式如下:
lnGDP=c+?茁1lnA+?茁2lnK+?茁3lnL+?茁4lnH+?著(4)
3. 數據的描述統計分析。為了保證回歸數據的質量,我們對參與回歸的變量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采取Jarque-Bera檢驗總體分布的正態性,檢驗結果見表3。根據檢驗結果可知,參與回歸的各變量的P值都很小,勞動力的P值雖然為0.140 332,但我們也認可其通過了Jarque-Bera檢驗。因此,我們所選擇的樣本數據是可以進行回歸分析的。
4. 模型估計。本文采的是遼寧省1980年~2010年的年度統計數據,利用Eviews6.0軟件進行回歸分析。估計結果見表4。其中,模型一是對數據進行標準化前的模型。模型二是對數據進行標準化后的模型,將數據進行標準化可以消除自變量科學技術,資本,勞動力,人力資本等因素的單位對因變量地區生產總值的影響,便于對回歸結果進行分析。模型三為差分后的回歸結果。由模型的穩定性檢驗可知,用時間序列方法估計的模型變量比較顯著,為了更好地的反映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的關系,我們對標準化后的模型進行一次差分。
5. 模型檢驗。經濟意義檢驗。
(1)科學技術,固定資產,勞動力和人力資本投資是影響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科學技術的提高,會降低生產成本,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全社會的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也有很強的正相關性,可見固定資產對經濟增長也起促進作用;勞動力增加會改善以往城市勞動力緊缺的局面,對地區城市化建設起到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從而也會促進地區經濟發展;隨著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也日益明顯,就國內而言,人力資本投資比較豐富的地區,如:上海、廣州、北京、武漢等地區,經濟發展速度都要高于一般省份。因此,通過不斷加大人力資本的投資總量,是促進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2)平穩性檢驗。由于模型估計所采用的數據是時間序列數據,而時間序列模型的數據具有不穩定性,存在波動共振現象,為了防止謬誤回歸,本文對回歸后的殘差進行了ADF平穩性的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見表5,結果顯示,在1%的置信水平下,殘差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模型通過ADF平穩性單位根檢驗。
(3)模型的擬合優度檢驗。模型的估計值對實際值擬合的好壞,可以通過R2或調整后的R2統計量來衡量。表中采用的是時間序列模型,利用Eviews6.0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從上面的結果可以看出,回歸效果較好,在0.05顯著性水平下,模型還是能夠通過顯著性檢驗的,而且方程的擬合度較好,R2=0.987 4,說明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能力很強。
(4)模型的顯著性檢驗(F檢驗和t檢驗)。由時間序列回歸的模型可知,各自變量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都通過了t檢驗,F檢驗值也比較顯著,參與回歸的自變量系數也都比較顯著。由模型三可知,F值為7 285.23,模型整體顯著性通過檢驗。
由于t>2,表明結果有效,固定資產投資K的t值為7.82,說明效果非常顯著,勞動力L和科學技術A的t值分別為2.21和3.22,也通過了檢驗,人力資本H的t值為1.87,接近于2,雖然效果不是很顯著,但是還是可以說明分析的結果。
6. 估計結果分析。科學技術的提高是進一國生產力水平發展的最根本手段,伴隨著生產率的提高,地區經濟水平和生產總值也會相應有所提高。通過回歸分析,我們也得到了這樣的結論。在模型中,科學技術的回歸系數是0.112,顯著性水平較高,表明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遼寧省的地區生產總值也會相應提高,促進經濟的發展。
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越大,固定資產投資回報率越高,經濟增長速度就越快,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就越大。通過分析,我們得到,固定資產投資的回歸系數為0.424,顯著性水平很高,表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為生產提供了良好而環境,增加了地區生產總值。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是一項積極而又有效地政策,有利于促進遼寧省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般認為,勞動力數量的增加會促進地區經濟增長,勞動力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性。但本文通過分析得到勞動力數量的回歸系數為-0.082,即遼寧省的勞動力數量的加大,不但沒有很好的促進經濟增長,反而拖累遼寧省經濟的發展,遼寧省的經濟增長與勞動力數量的增加呈負相關性。
通過分析研究,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隨著勞動力投入規模的加大,勞動力的持續流轉,尤其是涌向城市的大量勞動人口缺少能促進城市發展的技能,以及勞動力的成本不斷提高和勞動人口期望的福利待遇不斷增加等因素,對地區經濟的發展已經造成負面影響,此時,地區的生產總值不但不會快速增長,反而會下降,出現負增長的狀況。相應的,勞動力供給量適應的減少會對經濟增長產生正面影響,促進經濟的增長。適量的勞動力積累對遼寧省的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下轉第35頁)作用,因此,提高勞動力的素質,適當引進勞動力,減少地區經濟發展帶來負擔,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經濟增長與人力資本投資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國內外學者就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在本文中,人力資本回歸系數為0.104,我們依然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加大人力資本的投資與積累,相應的地區生產總值也會增加,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
四、 結論和建議
1. 結論。對遼寧省以及全國的相關數據分析,并通過相關因素對地區生產總值的影響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資本,科學技術和人力資本都是影響地區生產總值的顯著性因素,顯著性依次是資本、科學技術、人力資本。科學技術對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的影響最大,其次是資本,最后是人力資本,這三個因素都與地區生產總值呈正向相關關系,而勞動力數量與地區生產總值呈負向相關關系。從這里我們可以得知,人力資本投資對遼寧省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相對來說較小,但各國經濟發展表明,人力資本投資是經濟持續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和長久性動因。
2. 對策和建議。通過分析,針對遼寧省的人力資本現狀,本文給出以下四點建議來提高遼寧省的人力資本水平:
第一,加大教育投資,增加人力資本存量。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進行人力資本積累和增長的最基本途徑。遼寧省雖然是一個高校云集的省份,但是與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相比,人均受教育水平和人均教育經費還是較低。政府是教育投資的主體,因此,政府應加大對教育投資的力度,同時還要積極調動社會各方面的辦學積極性,政府通過嚴格保證投資經費和教學質量的手段,可以有效地促進遼寧省的經濟增長。
第二,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隨著遼寧省經濟的持續增長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職業結構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供不應求,企業急需高技能的技術型人才,而問題是,高技能人才十分短缺,因此,遼寧省必須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速度,同時,還要依靠科技進步,培養一支具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提升人力資本的人才結構。
第三,重視福利待遇的提高和激勵機制的完善,招攬海內外優秀人才。優厚的福利待遇和完善的激勵機制是招攬優秀人才的重要手段,激勵機制包括物質激勵制度和精神激勵制度,待遇的提高和激勵機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力資本的資源配置率,同時也有利于推動勞動市場的建設。以上措施不僅可以防止人才的流失,還能夠有效地吸引海內外優秀的人才,通過人力資本自我價值的不斷實現來創造更多的財富,有利于地區經濟的持續健康的增長。
第四,人力資本應降低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就是強調經濟建設要與人口、資源和環境之間協調發展。很明顯,人力資本是影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遼寧省是一個以發展重工業為主的省份,在產業結構的發展過程中,要想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生態城市,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大力發展科學技術,通過高質量、高水平的人力資本利用技術進步及國際先進的生態、環保、節能技術,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出新的社會價值,促進經濟的增長。
參考文獻:
1. 仲叢友.人力資本與濱海新區經濟發展.瞭望環渤海,2009,(6).
2. 李世輝,李曉璐.遼寧省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商業文化·財經視點,2007,(9).
3. 齊孝福.政府投入、人力資本形成與山東經濟增長,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07,9(5).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科基金項目“遼寧低收入群體收入流動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對策”(項目號:L10BJL019);遼寧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遼寧沿海經濟帶六市產業布局合理化研究”(項目號:L09BJL015);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多維貧困測算方法研究”(項目號:11XTJ002);遼寧省教育廳項目“遼寧沿海經濟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研究”(項目號:W2011020)。
作者簡介:邵良杉,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副校長,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梁濤,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