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臺北市最熱鬧最繁華最時尚的商圈,現在的東區早已由忠孝東路四段兩旁這一塊區域,擴大到西起復興南路,東到光復南路,南從仁愛路四段往北一直到市民大道的大區片。然而,東區的精華并不在這四條大馬路上。
大馬路留給百貨公司、精品酒店和銀行。真正有意思的地方是小巷弄:個體商戶以做生意之名,行布道各種理想、創意之實的集中營。蔡康永曾經說東區有很多有趣的店,店里賣的,常常不是“那個東西”,而是“那個東西的意思”——那個東西所暗示的態度、所攜帶的感情……一語道破東區潮范兒底下的微妙萌意。
Cha Cha Thé茶里文章
在復興南路與大安路之間的巷弄里,有一家外觀不怎招搖,招牌不甚明顯的茶葉專賣店,往里一看則別有洞天,低調背后隱藏著華麗。
采采食茶(Cha Cha Thé)是臺灣國際知名服飾品牌夏姿所投資經營的茶葉專賣店,除了銷售茶葉外還有與茶相關的茶點、茶具、餐具等,位于大安路巷弄中的這家則是旗艦店,同時還有供應餐飲。
采采食茶將茶葉禮品化,以自家的設計團隊設計這個品牌所有相關的商品與包裝。營銷定位清楚,品牌印象深刻,正如夏姿的一貫風格。采采食茶的茶葉,主要以臺灣茶為主,從高海拔的阿里山茶、梨山茶,到低海拔的東方美人茶、包種茶,一網打盡。采采食茶的茶葉罐、茶具、餐具全是特別設計、專門開模生產,不只是個容器、包裝,還是藝術品。
這里的空間設計,特別請德國知名建筑師Johannes Hartfuss操刀,從茶葉的展示、茶點禮品包裝擺飾、供餐柜臺和用餐環境都烘托出他們所要呈現的茶藝文化。中式的典雅搭配西式的舒適自在就是能讓人身在其中不自覺浸淫在茶葉的回甘清香中。
喝杯好茶,配上精致茶點或是慢慢享用法國料理,慢活的道理就吃在嘴里、看在眼里、享受到心里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有一面以普洱茶磚所堆砌出來的茶磚墻!
好樣,想法Young風格好漾
東區流傳著許多傳奇,好樣餐廳就是其中之一。好樣集團一系列的連鎖店全都隱身在忠孝東路四段181巷40弄的巷弄里,在人潮熙來攘往的東區,低調而優雅,沒有顯眼的招牌,仿佛是鬧中取靜的世外桃源。
老板Grace是位空間美學布置達人,曾在家飾用品店工作十多年的經驗,讓她無論在空間陳設、家具挑選或氛圍營造上,都十分得心應手,也有其獨到的眼光。
愛生活的人多半也是熱愛旅行與閱讀的,因此好樣集團的經營觸角非常生活化。包括有好樣餐桌、好樣餐廳與好樣棒棒三家餐廳,以及由東區小公寓改造而成旅店的好樣公寓,還有今年年初入選美國娛樂藝文新聞網站Flavorwire“全球最美20家書店”的好樣本事書店。
這些不同的小店涵蓋了餐飲、住宿與書店不同的領域,但都各有其特色。例如好樣餐廳走的是木質暖色調的歐式典雅風,餐點以意大利面為主要特色;好樣餐桌融合了峇里島風與法國鄉村風,偏向法式料理餐點,走歐式風。但如果周末來這兩家店用餐,推薦必點的就是供應到下午四點的早午餐了,除了手工面包、色拉還有四樣主菜和飲料、甜點,豐盛又美味。
好樣棒棒則仿佛童話故事中的糖果屋,走法式浪漫甜美風,非常適合女孩們約三五好友來此喝茶聊天,再點個這里最有名的甜點與杯子蛋糕,就能消磨愉快的下午茶時光。至于只有三間房的好樣公寓,Grace笑稱可能是臺北市最tiny的小旅店了,空間雖小,但布置一點也不馬虎,走的是高雅華麗風,房內擺設都是她從世界各地搜集而來的珍藏。也是走迷你路線的好樣本事,空間只有十三坪大,以設計及生活類的書為主。與其說它是書店,不如說是這里是集合了懷舊老物、手創雜貨、進口圖書、咖啡飲料于一家的復合式店家。
如果你跟Grace一樣,也是對生活充滿熱情與希望的人,希望為每天的日子注入不同的創意,那么,好樣完全符合你的style。
StayReal Café跨界不止
這是阿信和高中要好同學不二良合作經營的潮牌店StayReal下的咖啡廳。StayReal在東區開店已有五年,最開始也不過是兩個自嘲永遠停留在青春期的大男生,希望實現心底一份小小愿望,但不想小愿望一發不可收為“綠巨人”——在臺灣一不小心就開到了7家店面,在上海、香港、東京也都有了店!
當Stayreal開到第三家店的時候,兩位年輕的老板決定以玩心賭一把:讓公司員工決定這第三家店到底做什么生意,結果,大家眾口一詞,選擇咖啡館!
以前是員工幫自己實現夢想,現在,不正是輪到自己幫員工實現夢想的時候了么?于是,StayReal Café 就成立了,地點也在他們最愛的東區后巷,與他們的前兩家服裝店間相距不遠。
StayReal 特別邀請世界花式咖啡冠軍林東源大師親自指導,顯示StayReal跨足咖啡界的決心。他們希望打造出一間結合品牌特色、藝術展覽及頂級咖啡的時尚復合概念店,讓消費者擁有像在現代美術館里享受一杯咖啡的內涵體驗。因此,StayReal café不定期會邀請藝術家前來辦活動及展覽,而展覽空間就是咖啡廳的地下室和咖啡廳的每個墻面,真的做到邊喝咖啡邊欣賞藝術品,目前已經辦過的活動有日本攝影大師蜷川實花作品展、卡榫藝術家Calvin(林家慶)的個人首展,以及香港知名插畫藝術家Kenny Wong 王信明的展覽等等。
StayReal Café開幕之初他們許下這樣的豪語:未來StayReal Café不僅只是一家咖啡館,它會是文藝復興時代的藝文沙龍、也可能是后搖滾時代unplugged的live house,無限想象的可能都將在StayReal Café發生。現在這些宣言都一一實現中。
Dazzling Café甜蜜到瘋狂
Dazzling 招牌餐點就是蜜糖土司,去的人就是沖著這種被稱為吃了讓人有幸福感的甜點。所謂的蜜糖土司就是,先將一整段吐司內部挖空,切成方塊,然后蘸上調味醬汁烤得香酥,再一塊一塊地放回原來的吐司殼里頭,配上冰涼的冰淇淋、卡士達奶油、馬卡龍,再加上草莓、藍莓、黑醋栗、香蕉、芒果等等色彩繽紛的水果,最后淋上酸酸甜甜的糖漿!許多粉領上班族、學生寧愿排隊幾個小時也要吃到,而店的外觀裝潢也走可愛路線,不是粉紅就是粉藍,怎能不令女孩兒們為之瘋狂呢!
TM PatisserieBistro馬卡龍的花樣
這是家專賣法式甜點的小店,小小的店面所做出來的法式甜點可是吸引許多臺北粉領上班族即使冒著發胖的風險也要來嘗嘗的美味甜點。
老板Tim的家族是在美國經營餐廳的連鎖餐飲集團,年輕的老板不想繼承家業回臺獨自創業。雖說是從頭開始,但是餐飲管理經驗可說是從小耳濡目染,家學淵源。
TM的甜點都是當天當場現做,賣完就沒有了,也沒有隔夜的食品,新鮮度百分百。最受歡迎的人氣商品就是有九種口味的馬卡龍。這個貴氣的法國甜點,一向以香甜可口著稱,但是過甜的口感往往讓人無法多吃,不過,TM的馬卡龍為了適應臺灣人的口味在甜度上做了些微的調整,香甜而不膩,口感扎實清爽,是下午茶的最佳搭配點心。
A House你知道阿卡貝拉嗎?
A House的A 取自阿卡貝拉A Cappella(一種無伴奏的音樂形式,僅由人聲來哼唱出旋律與節奏)的A。顧名思義,這是家和阿卡貝拉有關系的咖啡廳,以演奏阿卡貝拉為主,培養阿卡貝拉樂團,推廣阿卡貝拉音樂。不過這里有時也有爵士樂團、小型古典室內樂團如大提琴、黑管等其它音樂風格的表演。
一個阿卡貝拉樂團通常都需要至少四五個人以上的團體,可以演唱爵士、搖滾、民謠、古典、圣歌等等,簡單的說,只要其它樂團能做的它也能做,因為他們的樂器就在嘴上。就連歌劇形式也難不倒他們,最近,實驗性的阿卡貝拉團體在臺北也逐漸發展起來。
A House 雖是復合式的餐飲經營方式,但是餐點咖啡一點都不馬虎,這里有美酒咖啡、西式料理和好吃的甜點。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喝杯咖啡、吃頓精致的晚餐;或者說在用餐的同時也能有悠揚的音樂、有才氣的音樂人相陪,這可是平凡小日子里的一大美事呢!
A House 的空間簡潔利落而不失設計感,空間中的每個小細節都可以看出經營者的用心。以瓦楞紙做成的咖啡吧臺和椅子是這里的一大特色,這可是由老板的設計合作伙伴獨家開發出來的特殊材質。
東區粉圓 小珍珠大講究
只要是老店,就是質量的保證。對于開店已近30年的東區粉圓來說,更是如此。位于忠孝東路知名的216巷里,看店內墻上掛著中日英三種語言的menu,就知道除了深受在地人喜愛外,還有多少觀光客慕名而來。
這里會成為排隊名店,就是它的配料都在大眾水平之上。標榜“現做、現煮、現賣”與“不含防腐劑、不添加香料”,食材不會留至隔夜,絕對新鮮。不論是夏天搭配刨冰或豆花,冬天來碗燒仙草或紅豆湯等,都是絕配。
粉圓其實就是珍珠奶茶里面的珍珠。來到這里必點的,當然就是讓老板自豪到敢直接拿來做為店名的粉圓了。每一顆都光滑晶瑩、Q軟飽滿而不黏膩,與冰塊混合后也不會變硬,依舊嚼勁十足,這就是好粉圓的功力。其它像是煮到松軟的芋頭、扎實而不甜膩的紅豆等,也深受顧客的喜愛。
店內還貼心的準備了一大筒刨冰和糖水,客人可以自行添加,不但能隨自己喜愛調整甜度,“隨你吃到飽”的刨冰更是令人覺得物超所值。
圍觀東區媒婆兒
這位東區最知名的“媒婆”,擁有年輕的心、時尚的美感和藝術的氣質,穿梭在東區的大街小巷,專門替東區的消費者和商家做媒,以媒婆慣有的三寸不爛之舌攛掇藝術和生活對話,空間和藝術家談戀愛,牽動東區商家和消費者彼此心中一絲的悸動,在一拍即合的功力下,成就無數良緣功德。
好吧,我說的是由富邦藝術基金會發行的東區媒婆報,每年發行四次的季刊,在東區各大小商店都可以免費拿得到。每期以令人耳目一新的主題,帶領讀者從新的觀點來看東區,披露你想知道的關于東區的種種,挖掘你所不知道的東區,并且幫你表達對東區的喜愛,正面以主題介紹商家,背面附創意地圖讓你按圖索驥輕松找到商家。
媒婆報每一期的主題跳脫傳統踩街一家一家介紹的方式,而是從你想象不到的細節出發,湊對組合將意氣相投的商家集合一起,讓讀者一一挑選心目中的理想對象。例如第14期介紹東區商家的制服特色,第7期專門報導商家的包裝提袋設計,順便教你如何直接拿起媒婆報就可以做出一張包裝紙袋,以及第9期討論東區商家的色彩運用,還有從腳底出發介紹與腳相關商品的店家……這些琳瑯滿目、目不暇給的“說媒方式”果真是具有媒婆本領讓人一看就印象深刻,再看就想直接飛奔過去瞧瞧到底是哪一家店這么具有“美色”。
粉樂町,臺北粉快樂
在東區每年夏天都會有個粉樂町大型藝術活動。由富邦藝術基金會舉辦的粉樂町藝術節強調“無墻美術館”的展覽方式,讓藝術走入街道、走進商家、走進生活,至今已經舉辦過七屆。2012年的主題是“粉角色”(The power of color),意在望見城市各“角”落所聚集的創意能量,以“色”彩感染人。
粉樂町的無墻藝術概念,是將藝術品放在戶外、辦公大樓、百貨公司、街巷商店、咖啡、餐廳里展覽,打破藝術品只能在美術館、博物館等藝術殿堂展覽的限制,讓藝術走入日常生活中,和商業結合,與消費同時存在。你可以在美發店剪頭發時看到藝術,在喝咖啡時體驗藝術,在挑衣服時順便瞧一眼藝術,或者走在街道、巷弄里抬頭就看見藝術。
此外,富邦藝術基金會還以東區為據點,舉辦各種講座,名為“富邦講堂”,從2000年起每年舉辦兩季課程,包括蔣勛、白先勇、聞天祥、張大春、陸蓉芝、曾志朗、包益民、焦雄屏、包小柏、林秀偉、姚謙、張國立、楊照、陳樂融、李艷秋、李清志、李崗、韓良露……都有在講臺上露過面,不失為到臺北旅行圍觀大拿的好地點!
富邦藝術基金會辦公室
網址:www.fubonart.org.tw/
小巷,創意與欲望的迷宮
東區的巷子多到數不清,各式商店充斥,別說外地人容易迷路,就連臺北人也不見得搞得清楚自己的位置。所幸這里有幾個大地標,只要記住就不怕迷路,頂多走點冤枉路,其實也不冤枉,因為每條巷弄都有可逛之處。
東區商圈大致可分為5大塊區域:SOGO百貨后面的街區巷弄、SOGO對面沿著大安路兩旁的小巷弄、明耀百貨后面的街區,及原統領百貨(現為ZARA服飾)后面整片的巷弄,及光復南路、延吉街之間的巷弄。這一整片大面積的街區可說是臺北市餐飲業競爭最激烈的地區,餐廳的汰換率非常高,如果沒有特色很快就會敗陣下來。許多明星也不甘寂寞地爭相在這一片街區中開店。例如周杰倫、五月天的阿信、藍心湄、陶晶瑩,而吳宗憲、阿雅、許乃麟都是曾經在這里開過餐廳、如今無奈敗退的一群,連大小S的娘家也在這個街區的深處……
因此,撞見明星的機會真是極高。
忠孝東路四段205巷
這可以算作一條小小的時裝街,從忠孝東路往北一直通到市民大道,在這條不算長的巷子里和兩旁的小弄中開了許多潮牌服飾店、手工藝品店、自創品牌飾品店、美發店、刺青店。阿信的自創品牌服飾StayReal也在這條巷子上。每個店家都使出渾身解數在外觀、空間設計、店招上宣示自己的風格,在這里window shopping的樂趣大過于購物本身。
205巷29弄、205巷26弄原是兩條窄小的防火巷,但是它沒有防火巷位于大樓后面的陰暗潮濕和臟亂,反而在店家巧思裝飾下別有洞天,充滿設計感的小店繽紛綻放,主要有服飾店、鞋子店、自設計純手工飾品小店等。
忠孝東路四段181巷40弄
這條巷弄在東區非常知名,原因之一當然是好樣集團的幾家店都在這條巷子里,而好樣又是東區的“好樣板”。另外一個原因是這條巷弄可說是接近東區商圈的尾聲——靠近市民大道,巷道人潮較少,舊公寓門前、窗前栽植了滿滿的綠樹和花朵,靜謐安詳。
忠孝東路181巷7弄
在泡沫紅茶正流行的年代,東區也曾經有三五步就是一家泡沫紅茶店的盛況,現在泡沫紅茶、珍珠奶茶已經進入隨身帶著走的街攤平民飲料時代,裝潢花俏的泡沫紅茶店也就漸漸消失在臺北的街頭。不過,在東區還是保有一小塊區域專賣泡沫紅茶,就在忠孝東路181巷7弄。這條巷子聚集了五六家泡沫紅茶店,一家挨著一家,每一家的裝潢類似,販賣的飲料、餐點也大同小異,他們還是維持著那個泡沫紅茶年代的氛圍:販賣以泡沫紅茶為基底的各款飲料,各式各樣茶點、餐點,還有可以抽煙打牌、24小時營業、熱熱鬧鬧、人聲鼎沸的氣氛。
東區紅茶巷不分客層,只想抓住客人心,點一杯飲料,不管你坐多久都OK!大眾化是最大特色。
敦化南路一段161巷
原統領百貨后面的街區,巷弄門牌號碼常常令人錯亂,有的屬于敦化南路,有的卻屬于忠孝東路,雖然就只是一巷之隔,門牌卻往往是兩條不同的街道。這條巷子原本是附近大樓的停車場,逛街人潮較少走到這里,后來有商人發現這黃金地段當停車場太可惜,便紛紛改建成為店面——一樓停車空格改為商店的庭院,直接催生了這里一家家商店強烈的設計感:地中海風格的美容館、巴厘島風格的店家、歐式庭園風格的生活用品店,綠蔭占滿整條巷子,處處有驚奇。
光復南路260巷
在南北向的延吉街和光復南路之間,有好幾條人聲鼎沸的巷子,其間混搭咖啡館,西餐廳,中餐館,甚至細分為川菜館、北方菜館。臺北市不少知名餐廳都在這個區域,其中又以260巷人氣最旺,陶晶瑩、藍心湄合作投資經營的連鎖餐廳KiKi,從天母起家也在這里開分店的溫德德式烘焙餐廳,還有知名制作人王偉忠的姐姐所賣的眷村菜,都在這條巷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