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一個詞,在不同人心里表各種意。
思溯起源,它是床,驛站,一個離家后可供宿食的地方,但人的行為心理差異,逐漸發展出酒店的奇異兩面,既誕生了看似乏味的規范化管理體系,又不妨礙它持續成為人類樂此不疲地燃燒想象力的空間藝術品。
旅行,繞不開酒店。但多數人熱衷于做足目的地的攻略準備,而疏于想象下榻地。住哪里,成為許多人撓頭的問題。有意思的是,訂房網站費盡心思整理各酒店地點、交通、價格、房型、配套等硬指標,提供多種方式比對,以至于我們出發前的酒店選擇極具數據理性,回來后沮喪地發現,酒店體驗往往與數據無關,一個插座即可能讓情緒崩潰。繞開媒體津津樂道于酒店打上領結的傳奇,進入這些網站的口水評論,你會啞然失笑于酒店穿著睡衣的真相,這是酒店業的浮華與可愛,也是人們對待酒店選擇時尷尬的左右腦搏擊。
除去一些數據指標,我比較關注酒店五件物:床、花灑、馬桶、窗戶和網絡。當然,一個好酒店給予人的絕不僅僅是這些,它應當具備與精神有關的元素,給予客人超越物質的驚喜。正因如此,放眼世界,許多酒店頗具文化魅力,在行業同質化競爭中力求跳脫出不同的面孔。它不是一張冷冰冰的消費清單,它可以成為你黑夜清晨的獨特游覽地,大到建筑風格,小到花草飾物,都有它試圖與你共鳴、取悅于你的價值主張。甚至,有些不同凡響的酒店值得你慕名前往,直接成為旅行目的地。
本期,我們關注到廈門今年是多家國際品牌酒店同時搶灘的黃金地。編輯部以身邊的城市為樣本,放大不同酒店的細節,以期有一款合適你的酒店語言,并試圖探秘酒店與城市之間的關系。
我所心儀的酒店語言是:不露痕跡、恰如其分地設計出棲息生活的美。最怕酒店工于形式,不顧居住內核,擺弄陳腔濫調。曾經在加德滿都住過一家小型精品酒店Kantipur Temple House,它隱在鬧市區,紐瓦麗風格的老建筑保存完好,設施簡樸到位,我對它的評論是:可以穿著睡衣秉燭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