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很小,但臺北的小中隱藏著很多鮮為外人、游客所知的深深褶皺,
就如同核桃般的大腦回路,在一個螺螄殼中做出了各般道場。
街區、巷弄,便是這些“褶子”,而其中最具精神地標意義的、
最熱火而激揚的,莫過于大學區構成的“溫羅汀”了。
沉醉在溫羅汀,從一家書店到一間咖啡屋,再周轉到夜間演出的Live House,
期間要記得在平價小店順手買件衫,于街角小吃順口啖杯冰……行行止止中,
已化為空氣一分子的文藝范兒與青春氣中,實在很容易忘記了歸路。
“稻草人在無歌的時代里哭泣,女巫的店在傳染病中掙扎不能成眠……
瘋癲的教授怒罵著帝國主義,椰林大道彌漫著溫香軟玉……
巴黎公社有些應該殺死的野人每一個人在虛擬世界里都是調情高手……
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大張旗鼓,撻伐故鄉滾不動的一顆頑石,搖滾樂在沒有骨氣的時代是有點煩……
而我美麗如昔的汀州路,剛認識的情人會在那里等我……”
這是臺灣歌手陳升在歌中寫出自己昔日流連臺大周邊街區的感想,歌詞中的稻草人、巴黎公社咖啡廳曾經是此區的地標如今已改頭換面不復存在,不過女巫的店還維持著昔日樣貌,歌詞中的批判精神和濃濃的知識分子情懷依舊彌漫在這街區的氛圍中。
從溫州街連接到羅斯福路,一路延伸至汀州街的這片街區臺北人統稱為“溫羅汀”。 這里是臺北市獨立書店最密集的地區,是臺灣地下音樂的濫觴、獨立音樂的發源地集中地,是學術重鎮,是人文薈萃、風氣最自由開放的街區。
溫羅汀的形成和臺大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溫州街的日式屋舍早期為臺大教授的宿舍,羅斯福路巷弄間的咖啡廳、影印店、書店、獨立音樂表演場所提供了師生精神上的糧食,汀州路周邊的小吃、各國餐廳美食則喂飽無數莘莘學子的肚皮。這些應臺大師生日常生活需求所發展出來的各類型空間以臺大為中心點向外輻射出一個大型商圈,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臺大公館商圈。漸漸地,商圈周邊的師范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師大分部等高等學府,也逐步向此生活圈靠攏,使得臺大公館商圈日益熱鬧,在各NGO團體、文史工作者、藝術家、歌手、商業經營者及小區居民共同經營下,溫羅汀獨特的魅力逐漸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