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如何理解我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觀點”、“光伏發電與光熱發電存在哪些異同”及“如何看待青海省光伏發電的市場前景”等問題,《創新時代》記者一行采訪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吳達成。
“兩頭在外”是對光伏產業的描述
《創新時代》:你怎樣看待光伏業界流行的“兩頭在外”的說法?最近國務院整頓多晶硅產能過剩,是不是意味著原材料在外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呢?
吳達成:“兩頭在外”這一說法是近年來業界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狀況的一個描述。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針對我國光伏產業鏈“中間大,兩頭小”的不均衡發展特點而言的:“中間大”指的是我國光伏制造業發展迅猛得益于國際市場的巨大需求;“兩頭小”其中的一頭是指市場在外。雖然全球的光伏裝機地主要集中在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但中國的光伏產能卻占到了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從2004年到2010年,中國約有93%—98%的光伏產品需要出口,國內應用只占2%—6%。
另外一頭是指原材料在外。我國光伏產業雖然發展較快,但上游的原材料供應以及一些核心技術還要依賴國外,大量的設備仍需要從歐洲進口。尤其隨著我國光伏市場的持續增長,對多晶硅材料的需求也在擴大,目前我國多晶硅的需求預計至少有40%—50%的比例是需要從國外進口的,所以針對最近國務院整頓多晶硅產能過剩的做法,這并不意味著我國多晶硅原材料在外的問題已經解決。
至于國家針對多晶硅生產方面采取的一些具體措施,我認為這是政府主管部門做出的預警,政府部門的意圖是,通過設定行業準入門檻來避免盲目投資,這項舉措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在光伏產業發展的前期,由于上游供應短缺和市場價格很高,上游企業可以不計投資成本地開展大規模建設。但是目前的情況卻早已發生了變化,光伏產能增長較快,利潤空間持續縮小,市場競爭機制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此時,落后的產能必將被淘汰,而且有些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就被證實屬于落后的產能和技術,預計此類企業將很快被淘汰出局。
此外,出臺多晶硅的準入條件,設定相應的技術指標,對節能環保也是非常有利的。由于光伏發電從整體上看,仍處于消耗能源的產業,能源消耗越少對環境的貢獻率越大,而反映在發電成本上就是電費降低、成本減少。因此,政府設定多晶硅準入條件,也是避免重復建設、降低能耗及保護環境的有力之舉。
光熱互補,資源充分利用
《創新時代》:光熱發電作為太陽能資源利用的后起之秀,它與光伏發電有哪些異同?二者的關系是什么?
吳達成:電力作為二次能源,它的獲取可采取多種手段。常規能源發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也可以采取很多方式。目前來說,可再生能源是未來電力生產的主力軍,它可以細分為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等。目前太陽能發電主要分為光熱發電和光伏發電兩大類。下面我從技術成熟度、經濟性以及普及性三個方面具體分析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的異同:
我國有關光熱發電的歷史周期也不算短,確切地說,它不屬于太陽能發電的后起之秀,只是目前市場應用規模略小于光伏發電而已。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作為利用太陽能產生電力的兩項不同的技術途徑,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
從技術進步和外部條件來講,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之間存在著一種技術互補的關系。它們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技術路線上的不同,光伏發電是將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光熱發電是將光能轉換成熱能,再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然后再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此兩種發電技術路線完全可以和平共存。但從目前太陽能發電的市場情況來看,由于光伏發電在安裝與轉換方面更具便利性,確實在市場應用中占據了一定的優勢。但它的儲電成本高,且難以保證連續發電,由此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光伏發電目前遠遠不如光熱發電對光照條件的適應性強。
除此之外,光熱發電還有一些光伏發電不具備的優點:由于光熱發電有一個儲熱的過程,發電相對比較連續、平穩,不會由于光線的突然變化而產生波動,因此在太陽落山后,光熱發電仍可延續一段發電時間。
眾所周知,太陽能發電和風能發電具有資源上的互補性,風、光兩種能量的有機結合,可使發電的曲線更加平緩。從目前發電市場的發展狀況來看,光伏發電已進入了規?;a階段。它不僅市場利潤可觀,在技術上也相對成熟。相反,光熱發電目前仍處于示范試驗階段,在技術成熟度上與光伏發電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尚不能過早斷定的是,究竟哪種發電方式更適合我國發電市場的長遠發展,我個人的觀點是,兩者都不可偏廢,政府都應該給予大力支持。
看好青海省光伏發電項目
《創新時代》:你曾多次赴青海省考察青海光伏發電情況,你認為青海省發展光伏發電項目有哪些優勢?
吳達成:2011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超過了2GW,僅青海省的光伏裝機量就占據了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的50%。誠然,光伏發電屬于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應用范圍,對改變我國的能源結構、促進西部大開發等都大有好處。此外,它對全球環境的貢獻率也堪稱巨大。
盡管目前青海省的光伏產業,尚需要國家的多項政策扶持,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它對改變能源結構,促進新技術進步將起到難以估量的推動作用。我通過幾次赴青??疾旃夥l電情況,非??春们嗪J〉奶柲馨l電前景。青海省不僅具備光伏應用的三大基本條件,而且堪稱為國內發展大型地面光伏發電場的最好地區。
首先是先天條件,青海省擁有全國范圍內最充足的太陽能輻射條件,資源優勢在全國位居第一,它在適合建設大型光伏電站的地區也擁有大范圍的可供使用的荒漠化土地資源;其次是投資商也普遍看好青海省的資源條件,較早就已開始籌劃在青海省投資興建光伏發電廠等各項事宜,目前投資商在青海省投建的若干個大型光伏電站運轉情況良好;最后是青海省地方政府也給予了光伏發電事業較大的政策支持,積極出臺了相關措施和辦法。在青海省剛剛興起光伏發電的初期,由于沒有一個系統的且能讓投資者放心投入的政策出臺,再加上一直沒有上網電價法,所以曾一度使青海省整體光伏發電進程進展緩慢。
更為可喜的是,2011年青海省政府率先承諾在當地實施“930”項目(向2011年9月30日前并網的光伏電站提供1.15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補貼),最終使投資項目實現了可持續性發展的預期。隨后國家相關部門又相繼出臺了全國比較統一的上網電價,這一切利好政策都使青海省光伏發電企業堅定了投資的信心和勇氣,保證了投資的效益,光伏發電的發展腳步也不斷加快。
然而,青海省光伏發電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還應清醒地認識到,青海省尚且存在電網吸納能力、電網輸送、基本設施建設等諸多急需解決的問題。由于,產業發展的關鍵是將電發好、用好、管好,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如何做到更科學、更合理、更連續的電力使用,也是青海省有關部門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