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惡化的全球經濟、各國政府競相緊縮開支、頻繁變動的國內市場狀況……光伏產業正面臨著滄桑巨變。面對產能過剩、“雙反”案件以及持續下降的產品價格等一系列市場因素,眾多光伏“玩家”紛紛行動起來,通過采取增加多樣化競爭、擴大市場滲透范圍、行業整合和快速實現電網平價等措施,共同攜手應對光伏產業的嚴峻挑戰。
瑞士嘉盛萊寶銀行可持續投資總監MatthiasFawer表示:“除了2011年年初極短的時間之外,2011年對光伏產業幾乎就是毀滅性的一年。大家都希望光伏行業能有一個大繁榮、大發展,但這個希望在2011年4月底就被徹底撲滅了。此后的一切事情都在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相比2010年新增光伏裝機量170%的增長速度,2011年絕對稱不上成功的一年。2011年新增裝機量預計為23.8GW,較2010年的17.7GW增長34%。但是,2012年可能不會再出現這么快的增速。預計2012年新增光伏裝機大約為25GW。
除此之外,眾多國家和地區的光伏市場狀況也是導致2012年光伏市場需求疲軟、投資大幅萎縮的主要原因。2012年1月,德國削減上網電價補貼,美國現金補貼計劃也將于2012年12月31日到期,澳大利亞和中國臺灣地區的補貼削減都將影響2012年的光伏市場狀況,而受歐債危機和財政緊縮措施的雙重影響,意大利和希臘的光伏補貼將出現大幅削減……對此,業內專家分析指出,新興光伏市場和對太陽能的其他應用將保證新增光伏裝機量到2015年維持18%的年增長率。
難題(1)市場轉移
光伏產業2012年面臨的第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市場的多元化問題。據悉,盡管中東、北美、亞洲等國家的光伏產業剛剛興起,但這些國家和地區在光伏市場的地位在2012年將變得愈發重要。研究機構PVResearch分析師SamWilkinson表示,2012年歐洲光伏市場預計只增長6%,但這種劇烈下滑將被全球43%的增長率抵消。由此可認為,光伏市場轉移也將有助于全球市場的整體增長,目前光伏市場轉移已對印度、中國等國的需求產生有效影響,此外,大型太陽能光伏企業也有望擴大在歐洲、亞洲和美國三個主要市場的經營活動。對此,瑞士嘉盛萊寶銀行可持續投資總監MatthiasFawer表示:“2012年,光伏產業在市場轉換和增長方面將出現巨大變化。從絕對數字上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等老牌市場依然非常重要,但是美國、中國及印度等新興市場的作用也不可小視。
與很多競爭對手一樣,美國第一大太陽能公司——FirstSolar近日也宣布,FirstSolar將不斷開拓市場多元化發展模式,以后也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這些新興市場培養上。FirstSolar首席執行官MikeAhearn表示:“從2012年開始,我們將把收益來源從補貼向可持續市場轉變。我們的目標市場就是那些在宏觀層面上持續增長、但在微觀層面發展不完善的市場。”
盡管光伏市場的中心會遠離歐洲,但歐洲大陸內部也將發生一系列變化。在占據了數年全球最大光伏安裝量的寶座后,2012年德國將首次被意大利趕超。因為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意大利安裝了6.9GW的光伏系統,位居世界第一。而德國則以5.9GW的安裝量緊隨其后,美國以2.7GW的安裝量位居第三,其后分別是安裝了1.7GW中國和分別安裝了1.3GW和963MW的日本和法國。由此可見,意大利在新任總理MarioMonti的領導下,在光伏產業發展上,絲毫沒有“放慢步伐”的表現。
難題(2)企業興衰
從業內企業的視角觀察,2011年光伏市場狀況對行業巨頭也造成了不利影響。包括Solyndra、EvergreenSoiar、BeaconPower和SpectraWatt在內的不少美國太陽能巨頭紛紛宣告破產。最近,德國的太陽能巨頭SolarMillennium、solon也分別向政府提交了破產申請。而諸如SolarWorld、PVCrystalox、Day4Energy、SunLink、Conergy和REC等美國知名光伏企業也相繼宣布減產裁員。
瑞士嘉盛萊寶銀行表示:“鑒于目前光伏產能超額過剩,越來越多的企業注定要面臨倒閉。目前在這條產業鏈上存在的硅片企業約有250家,太陽能電池制造商約有250家,而光伏組件制造商竟然超過了400家。”因此,對于大型光伏企業來說,2012年將是豐收的一年。中國的尚德電力、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美國的FirstSolar、SunPower,德國的SolarWorld也將從中脫穎而出。
但與此同時,那些“小型”、“沒有競爭力”和“缺乏資本”的光伏企業最終會被淘汰出局。其中,具備“微弱競爭優勢”的中小型企業面臨的風險最大。著名光伏市場研究機構——Solarbuzz總裁CraigStevens表示:“盡管2012年年初眾多企業的主要策略是占據市場份額,但是它們當務之急要做的,則是改善財務生存能力,否則這些企業將面臨著被主要市場淘汰出局的危險。”
難題(3)貿易戰
尚德電力首席商務官AndrewBeebe表示,2012年大型太陽能企業的戰略取決于德國SolarWorld的貿易訴訟案件的結果。“全球太陽能貿易戰將增加硅料、太陽能電池及光伏組件等太陽能產品的價格。”
雖然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以6票對0票的結果認定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對美相關產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但對德國SolarWorld及其他美國光伏企業來說,這個結果只不過是個“小小的勝利”。由此可見,太陽能貿易戰目前已經波及到了全球范圍,很多光伏公司和業內人士也對此表達了同樣的觀點。近日,印度表示擬對美國和中國的太陽能產品發起調查;中國也已經宣布將對美國可再生能源出口展開調查……究竟哪個國家可以一統光伏產業的天下,目前尚是個未知數。
難題(4)產能過剩
對很多光伏企業來說,產能過剩現象也是制約企業自身發展的一大瓶頸。瑞士嘉盛萊寶銀行可持續投資總監MatthiasFawer認為:“對很多太陽能企業來說,2012年將是驗明正身的一年。其中最大的壓力來自產能過剩。”
著名光伏市場研究機構——Solarbuzz預計,同時,2012年對眾多光伏企業來說也將是極具挑戰的一年。“制造商準備將太陽能電池的產能提高50%,而終端市場需求的增速至今還未達到25%。由此得出,大量的產能過剩將導致眾多太陽能光伏企業被迫停產,而太陽能電池和光伏組件制造商也不得不申請破產。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光伏企業Hemlock所占市場份額比重為22.4%,是當之無愧的“全球多晶硅之王”;德國瓦克化學(WackerChemie)緊跟其后,占據了19.8%的市場份額;第三名為韓國OCI,占據了8.9%的市場份額;第四名為中國保利協鑫,占據了8.7%的市場份額。以上四家企業共占據了世界光伏市場60%的份額。對此,瑞士嘉盛萊寶銀行預計此四家企業2012年將繼續將市場占有率提高至70%。此外,鑒于目前太陽能市場的產能過剩現狀,此四家光伏企業也不會面臨銷售困難,相反,它們可以利用自身的生產成本和產品質量等諸多優勢為自己打開銷路。
美國光伏企業——FirstSolar總裁Ahearn表示,多晶硅光伏組件產業在尚未進入貿易壁壘之前就融入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打拼,將給自身施加更多的壓力。而光伏市場的供過于求以及處于游離狀態的低價也預示著,2012年必將出現光伏企業大整合的現象。只有對新興市場定位合理的企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光伏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難題(5)價格之爭
光伏市場供過于求的現狀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導致光伏產品價格的迅速下降。
供過于求產生的影響之一就是價格迅速下降。市場調查機構IMSResearch分析師Wilkinson說道:“2011年,在一些光伏產業發達的國家中,光伏產能過剩等不利因素將導致其產業鏈出現嚴重的供過于求現象,僅2011年一年這些國家的光伏產品價格就已降至歷史最低點。此外,在光伏技術與硅組件互為競爭的市場環境下,2012年薄膜太陽能組件的市場價格也將同步拉低。
瑞士嘉盛萊寶銀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歐洲市場的光伏組件價格已賣到0.80歐元/瓦低價,預計2012年3月份光伏組件價格將突破0.65歐元/瓦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