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2011年搜狐微博用戶年會”在北京召開,在四大微博平臺中,搜狐率先發布《微博版權保護公約》并明確作者對微博內容享有著作權,搜狐將在尊重作者的授權方式的前提下對其進行使用,并對被侵權的作者提供法律援助。然而,由于微博“簡短”的特性,是否也可以享受《著作權法》的保護目前還存在爭議。筆者特對微博的著作權問題簡析如下:
什么樣的微博才受著作權法保護?
任何文字、聲音、圖片或錄像片段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的最基本前提就是這部分材料必須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換言之,就是微博的內容必須具有《著作權法》意義上的“獨創性”。就一般的博客而言,經過作者精心撰寫、修改的文章具有“獨創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微博的情況則正好相反,由于其簡單、便捷、快速傳播的特點和字數的限制(如新浪微博限制一條微博不得超過140字),其導致的結果是微博的內容隨意性極強,如時常出現“今天天氣真好!”等簡單的內容,筆者認為這些微博內容顯然不構成“作品”,更將無法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微博均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例如一些經過精心創作的微博內容,如“短詩”、“短評”或微博連載的長篇故事等,由于此類微博內容擁有較強的可讀性,構成了“作品”,因此也就理所當然地屬于《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另外一種情況是,微博中的內容如果為圖片、音樂或錄像,此時微博內容是否屬于著作權保護的范圍則取決于這些材料本身是否具有“獨創性”。
“微博世界”中什么行為構成著作權侵權?
用戶在發布微博前,需要接受運營商的使用協議才可發布。以騰訊為例,在其“用戶協議”中對微博內容的知識產權有著如下規定:“用戶在騰訊微博上發布信息表示默許騰訊有權傳播該微博信息,用戶在騰訊微博上發布的信息不得侵犯任何第三人的知識產權,未經具有相關著作權所有者的事先書面同意,用戶不得以任何方式上傳、發布、修改、傳播或復制任何受著作權保護的材料、商標或屬于他人的專有信息。如果收到任何著作權人或其合法代表騰訊微博的投訴建議后,騰訊公司將移除該侵犯他人著作權的相關內容。”
在以上條款中,當用戶發布微博內容時,騰訊作為運營商有權傳播該微博信息。但在“微博世界”中,經常發布信息的是微博用戶而非運營商。此外,騰訊“用戶協議”中也并未對“轉發”事項作出具體規定。筆者對“當用戶的一條微博被他人轉發,是否構成侵犯微博所有者的著作權”的問題作出如下分析:
首先,微博內容并不構成“作品”。此種情況下,轉發者也不存在侵犯著作權的風險。其次,筆者發現,在各大網絡平臺的“用戶協議”中,都未對“轉發”做出具體約定。雖然沒有這個規定,但在“微博世界”中,轉發微博并不構成侵權:其一,利用微博的轉發功能,保留了作者的身份,且轉發者未盈利,被轉發者也沒有造成任何損失;其二,轉發微博是普遍存在的“游戲規則”,只要作者沒有明確聲明不得“轉發”,我們就應當認為作者對轉發的默示許可。搜狐發布的《微博版權保護公約》也認為在搜狐微博體系內刊登,不屬于“侵權”。但未經許可把搜狐微博作者發布的具有獨創性的內容復制粘貼到新浪或者騰訊的微博上,就存在侵犯著作權的法律風險了。再次,微博構成“作品”,轉發者直接復制他人微博內容進行發布的行為,明顯屬于侵權行為(侵犯了復制權)。原微博作者若發現此種行為,就可根據用戶協議要求運營商刪除發布者的微博。
另外,雖然“微博”的發布、瀏覽均為免費,但由于微博具有的“媒體”特性,存在不少商業機構通過剽竊他人熱門微博作品,并通過公關公司購買大量“粉絲”制造虛假熱門消息以吸引其他用戶關注的現象,此類商業機構還在剽竊而來的微博中插入商業機構自身的廣告或產品銷售鏈接,此行為儼然已將微博作為了廣告發布的平臺。這種方式很有可能構成法律意義上的因侵權而“獲利”的行為,在此情況下,原作者有權要求侵權者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作者為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