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The column
在風生水起的運作之下,專賣店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浮出了水面。
廠家專賣店何去何從
文/楊東文 創維集團彩電事業本部總裁
當前,專賣店顯然成為品牌廠家的一個新渠道,且對品牌起到重要的宣傳作用,因此,廠家,尤其是家電品牌廠家近來加大了專賣店的建設。那么專賣店會沿著一種怎樣的軌道運行呢?
其實盡管廠家看似在品牌專賣店上做得風生水起,但發展中還是碰到不少問題。
1.挾規模以制廠家——渠道難平衡。家電廠家在市場運作上一般采取多渠道合作,基本上都和國美、蘇寧等家電連鎖渠道合作。廠家在發展專賣店時,首先會受到連鎖渠道的制約,一方面,在中心城市由于連鎖渠道密集布點,再加上房租過高,使得廠家專賣店沒有生存機會。另一方面,連鎖渠道也會挾規模優勢制約廠家,不允許廠家發展專賣店。所以若以直接面對家電連鎖渠道競爭形態出現的專賣店,而不是以渠道補充形態生存的話,廠家很難進行渠道平衡。
2.一女二嫁——價格難管控。廠家品牌專賣店賣什么產品?若與家電連鎖渠道一樣,就存在直接的競爭,如何規劃產品這是廠家面對的第二個問題。很多廠家往往沒想好,經常導致主流渠道和廠家專賣店經營的產品沒有適當分開,結果兩面不討好。更重要的是若產品沒規劃好,價格就更難控制了,往往家電連鎖一搞促銷,專賣店就沒生意,甚至關門。
3.后臺不穩——加盟商信心喪失。要做好專賣店的銷售必須有廠家強大的后臺支持,如客戶管理信息系統、業務支持系統、物流配送系統、開票收款系統等。不少廠家在這方面沒準備好就匆匆上馬,往往問題一大堆,不但影響專賣店的銷售,更影響加盟商的積極性,最后不得不停下來。
4.投入過度——新渠道成包袱。廠家專賣店是品牌廠家自己開,還是加盟的方式?目前大多品牌專賣店采取的都是加盟或經銷的方式,這與服裝品牌有所不同。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專業管理的壓力,因為廠家一般對零售業務不專業;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廠家的開店資金投入。而如何控制加盟商就變成廠家的重要課題了。廠家一般通過前期投入來控制,如提供門頭、店面裝修、產品樣機等,之后則多是通過銷售政策來控制,當然時間長了品牌、企業文化也會發生作用,這個度如何把握其實也是一個難題,投入過度會變成包袱,甚至成為另一個高成本的渠道。
廠家專賣店要真正發展起來就必須解決好以上問題,對家電品牌專賣店而言,還有幾個課題要解決。
一是定位問題。品牌專賣店作為一種渠道或終端,必須適應消費者消費行為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市場發展空間,才有未來發展方向。現在廠家專賣店在中心城市一般開在城郊結合處,也有不少街邊店,這是定位不清的表現。其實,品牌專賣店是適應消費者社區消費行為的一種產物,因此,它定位在城市應是社區店,在農村則是集鎮街邊店。
二是以什么方式生存。品牌專賣店在城市是社區店的定位,那它的生命力顯然就應根植于服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社區店的生意是熟人生意,如何提升服務是關鍵。電話預約、上門服務、社區宣傳等都是必須跟上的基本服務。在農村的集鎮街邊店同樣要以服務見長,因為都是鄉里鄉親,口碑、主動服務顯得更加重要。
三是經營什么產品。品牌專賣店是城市社區店或農村集鎮街邊店的定位,其經營的產品在城市顯然應以快消品為主。問題是目前的家電品牌專賣店經營的產品基本是大家電,都是耐用消費品,不是天天要買的,所以城市社區專賣店若以大家電為主就不得不擴大商圈,跨區經營問題會出現。可見,城市社區專賣店必須改變經營產品的結構,增加小家電、配件等快消品以及家電維修等服務。農村集鎮街邊店也是同樣的道理。城市社區店朝著社區綜合服務發展,農村集鎮街邊店朝著綜合產品店發展。
專賣店是渠道的一種補充形式,生存的空間取決于營銷效率。專賣店對廠家具有高度的依賴性,同時也是廠家的一把“雙刃劍”,控制力越高依賴越高,成本也越高,反之控制力越小依賴越小,成本也較低。
(編輯:王玉spellingqi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