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整合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資源和課程內容的有機結合,共同完成數學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強調的是提高教與學的效率,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內在心理的發展與變化,要求學生能進行信息獲取、分析和綜合,學習知識,培養實踐和創新能力。
一、整合的內涵
整合指的是一個系統內各要素的整體協調、相互滲透,并使系統各個要素發揮最大效益。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是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使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從而有效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二、整合的意義
1.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計算機網絡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強的優勢,既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又能使學生適時參與交互,計算機便成了學生的學習工具,可以不受人數、時間、距離的限制,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2.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探討與合作交流。合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教學中建立合作學習的機制,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發展、自主探討,真正成為學習的需要。
三、整合的步驟
1.選好題。在選題上選擇那些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強項的課型,如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等。
2.資源的收集。教師需要在課前結合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開發一些網絡課件,將所需的資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的文件夾下或做成內部網站,讓學生訪問、瀏覽該文件夾或網站,來選擇有用信息,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身實踐的機會。
3.設計作品。探究與練習過程中重視交互性,如在《有趣的七巧板》中,學生可以靈活地運用平移、旋轉、拼組等方法移動七巧板,老師用大屏幕展示學生作品的制作過程并觀察作品,從中發現密鋪的規律。
總之,通過整合,學生學得更加主動,不但學習了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及成果產生了喜悅感與成就感,同時感受到與他人討論、探究的樂趣。這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自主發展。
(作者單位 青海省大通縣城關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