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接任三年級時,兩節作文課過去了,卻發現有的孩子寫出的作文言不由衷,語無倫次。從其他同學那里了解到,在低段時他們的寫話訓練就這樣。后來,我主動向學校領導申請,擔任了一年級語文教學,決心從低年級開始抓起,重點開展“培養孩子們讀中悟寫的語文素養與基本技能”的嘗試訓練。
語文課程應從低年級起,就重視培育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也就是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使他們逐步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具有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自我表達的需要。這種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按階段劃分,第一學段的寫作稱為“寫話”,第二、三階段的寫作稱為“習作”。很明顯,這是為了降低難度,便于激起低年級小學生寫作的興趣。寫作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一階段目標中也對小學生寫話做出了這樣的規定:“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也就是要從第一學段開始就打好寫作的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低年級起,教師就要把讀寫訓練的重點放在培養小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上。一年級時,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在課余閱讀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世界的同時,激發學生誦讀、積累好詞佳句的興趣,啟迪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和動機,利用仿句說話、用詞造句、隨機寫話(仿段、看圖)等方式,引導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講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是誰、在干什么。進入二年級,逐步過渡到展開想象講清楚當時的天氣、環境如何,簡單說明事情的經過、結果以及人物的心情。隨著訓練范圍的擴大和程度的加深,指導孩子們再進一步講清楚事情發生過程中人物動作、表情、語言以及心里的想法。
老師指導學生可以自己先說再寫下來;可以說給同桌或小組內的伙伴聽,讓伙伴評評說得好不好,再動筆寫下來;可以組織全班學生共同討論該怎樣說才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老師還可以指導學生課余在家里進行閱讀摘記、寫觀察日記等活動,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通過閱讀,積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維材料以及佳詞優句,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通過觀察、了解、認識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人物、事件、場景,隨時寫出自己對周圍物、景、人、事的認識和感想,適時表達他們對現實生活的種種感受,并在寫話時要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句。鼓勵學生大膽說、寫,愿意說、寫,自由表達,樂于“我口言我心,我手寫我口”。
老師除了隨時點撥、評改學生說、寫的語句,還要經常表彰優秀的、有進步的學生,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評講學生的寫話練習。既讀、講學生所寫的一句話、一段話,又說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為什么好或不好,讓學生有例可仿、知錯而改。還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根據表述的需要,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這樣,學生樂讀、愿說、善寫的興趣就容易被激發并持久保持,就會越來越想寫、越來越愛寫、越來越會寫,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在寫話、寫作的過程中不斷得到鍛煉和提高,水到渠成地實現語文能力的提高和素養的積淀,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山東省鄒城市石墻鎮中心小學)